全球气候变化

报告:全球善款少过2%用于气候行动

世界经济论坛、气候工作基金会和淡马锡信托发起的亚洲慈善联盟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新加坡馆活动上,共同发布一份气候慈善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新加坡展馆提供)
世界经济论坛、气候工作基金会和淡马锡信托发起的亚洲慈善联盟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新加坡馆活动上,共同发布一份气候慈善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新加坡展馆提供)

字体大小:

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慈善捐赠中仅有不到2%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用于亚洲的则更少。亚洲存在巨大的气候和自然资金缺口,慈善—公共—私人三方伙伴关系(Philanthropic-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Ps)在解决资金缺口方面具有重大变革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Works Foundation),以及淡马锡信托发起的亚洲慈善联盟(Philanthropy Asia Alliance)星期天(12月3日)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的新加坡馆活动上,共同发布一份气候慈善报告。

报告引用了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Works Foundation)的一项研究,从2017年至2021年,基金会捐赠用于防止气候变化的资金中,只有12%用于亚洲。相比之下,30%的资金用于美国和加拿大,16%用于欧洲。

报告指出,亚洲在自然、能源和环境策略等方面存在巨大资金缺口。不过,捐赠者从缺口中看到了扩大资金投入的机会。当前的慈善机构正越来越多地脱离传统的捐赠方式,探索更具创新性的资金机制,特别是将重点放在气候和自然项目上。

报告认为,亚洲的自然和气候融资面临技术理解、可实施解决方案、结构化数据收集和可衡量的关键绩效指标等方面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PPPPs模型,即慈善机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应建立合作,采取气候行动。

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利用各自的独特优势,探索创新融资方法。慈善资本可以作为初期投资者,承担风险以催化融资;私人资本可提供创新技术,并保证商业可行性;公共部门则为项目提供可信度,并扩大项目影响规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