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短期补助多 朝野议员担心或导致依赖

2024年财政预算案声明,宣布为定心与援助配套再注入19亿元,从多方面减轻家庭的生活费负担,包括发放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水电费回扣、服务与杂费回扣和生活费特别补助等。(卓祾祎摄)
2024年财政预算案声明,宣布为定心与援助配套再注入19亿元,从多方面减轻家庭的生活费负担,包括发放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水电费回扣、服务与杂费回扣和生活费特别补助等。(卓祾祎摄)

字体大小:

政府在新财年预算案中发放多项短期补助,朝野议员担心这不是长久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活费问题,反而让人们对补助产生依赖。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发表2024年财政预算案声明时,宣布为定心与援助配套再注入19亿元,从多方面减轻家庭的生活费负担,包括发放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水电费回扣、服务与杂费回扣和生活费特别补助等。

朝野议员星期一(2月26日)参与国会预算案辩论时,针对政府近年频繁发放短期补助(handouts)表达关注,担心我国朝福利社会发展。

新加坡前进党非选区议员梁文辉说,前进党主张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援助,但纳税人的钱应该用在激励新加坡人努力向上,实现更高的目标,而不是对补助产生依赖。

他批评,人民行动党政府如今靠的是由“补助券、回扣和津贴拼凑而成的计划”,使低收入者越来越依赖这类计划,而不是从制度上推行经济改革,如减少房地产市场的寻租(rent-seeking)行为、加强劳动保护,或实施最低薪金制。

“这样的计划会否把新加坡拖入社会陷阱,而不是提供社会蹦床,让新加坡人从底层回弹?”

“社会蹦床”(social trampoline)是时任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2015年在瑞士出席圣加伦研讨会时提出的概念,以此说明政府通过社会政策为新加坡人提供适当扶助,但同时人们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弹”和脱离贫困。

林谋泉(蒙巴登区)也担心,若长期发放补助,久而久之人们会要求更多,最终对补助产生“拐杖心态”(crutch mentality)。

胡美霞(西海岸集选区)也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逐渐依赖这些补助,要让他们在未来不再期待这种广泛帮助,可能会成为一项挑战。”

她认为,政府在发放这些补助时应更加谨慎,以确保补助的可持续性。

前进党另一名非选区议员潘群勤则指出,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合情合理,但如果大部分民众都需要政府补助来应付生活费问题,则是不健康的现象。

她说,政府应警惕的是民众把政府补助视为常态。“通过补助来缓解生活费问题,或许是较容易的方法,但我们应该做的是集中精力采取措施控制生活费。”

与其提供一次性的补助,工人党议员蔡庆威(盛港集选区)建议政府从制度上落实改变,包括调整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制度。“我们得将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而不是广泛地发放补助给每个人,否则这可能让人以为这是选举预算案。”

潘丽萍(惹兰勿刹集选区)则提醒,随着我国开支逐年增加,特别是医疗和教育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支出,政府得关注如何应付开支,尤其是确保我国把最多一半的储备金净投资回报贡献(NIRC)拨入国家预算,用作政府开支的做法,是可持续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