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0

崭新体育组加强与读者互动

在2022年采访越南河内东运会间隙,体育组记者陈芷馨(左)与《海峡时报》体育记者,在场馆和击剑选手司徒健同自拍。(档案照片)
在2022年采访越南河内东运会间隙,体育组记者陈芷馨(左)与《海峡时报》体育记者,在场馆和击剑选手司徒健同自拍。(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过去五年,体育组完成了大换血,老面孔们纷纷“转会”,在报馆的其他岗位上获得重用,新面孔逐步加入。体育组正在以崭新阵容迎接《联合早报》的下一个一百年。

冠病疫情对体育组而言是特别的经历。当其他组都因为疫情新闻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体育组面临的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疫情对于全球体育赛事都是毁灭性打击,随着病毒扩散全球,体育赛事从2020年4月开始全面叫停。一时间体育组能报道的新闻,就只是一个又一个赛事的取消,以及赛事恢复的一丝丝微弱希望。记得当时开每天的编前会议,高编最常问的是:“体育组今天要不要减版?”

东京奥运会、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河内东运会、杭州亚运会。这些体育大赛一个接一个宣布展期,但也一个接一个重新确定赛期,坚持举办。人类在疫情中展现了勇气与坚持,体育是这份勇气与坚持的直接体现。

体育组也在疫情中完成了重组。堪称体育百科全书的主任宋以彬“转会离队”,率领全新组队的数码编辑组。杨全龙从副刊转会加盟体育组,成为新队长,带来了新的想法。

骆建佑的羽毛球世锦赛男单金牌堪称是新加坡体坛近五年的最大突破。(档案照片)

体育组开始更着重本地赛事。虽然遭遇疫情冲击,但本地运动员并未因此荒废训练,在赛事恢复后很快就拿出突出表现。骆建佑赢得羽毛球世锦赛冠军;珊蒂如今是亚洲女飞人,有望在亚运会短跑项目中摘金;于梦雨、冯天薇、郭勇这些乒乓球员也都先后在各项大赛中打出了精彩表现。本地运动员的优秀表现,吸引了读者目光,自然也是体育组在后疫情时代着重报道的重点。

体育组也更加重视挖掘运动员背后的故事。2022年我们推出了《携手同行》系列,以视频方式向读者展现有亲属关系的运动员在场外的亲情与互动。这些运动员或是兄弟、姐妹,甚至是夫妻。

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体育组记者也与运动员建立起友谊。值得一提的是,体育组的视频也自带“锦鲤”效果(网络用语,指好运),参与拍摄的运动员如保龄球陈氏姐妹、羽毛球混双夫妻档之后都在赛场取得很好的成绩。

参与了体育组的视频拍摄后,羽毛球混双夫妻档许永凯(右)、陈薇涵(左)在赛场上表现愈发出色。(档案照片)

大型运动会在疫情后逐步恢复,东京奥运会、伯明翰共运会、河内东运会和柬埔寨东运会等大赛,体育组都没缺席,一如既往地在赛事现场发来第一手报道。负责采访的陈宇昕(已转往副刊)、陈芷馨、何欣颜、陈眀耀等同事都在赛事版权允许的范围内,在文字和图片报道之外,也发来视频。运动员们每次赛后混采区接受采访时,往往能够表露出最为真实、真挚的感受,通过视频方式,读者能更加理解选手们的艰辛,也更能感受他们的快乐。

体育组在这五年还恢复了每个星期天的专栏,记者们轮番上阵,评论热门话题或感兴趣的领域,为读者带来平常体育报道之外的新鲜视角、新鲜内容。

随着疫情逐渐消散,体育组也开始着手组织大型活动,与读者们近距离接触。新加坡在疫情中掀起骑脚踏车的热潮,在100周年报庆之际,体育组与客制企划组今年5月28日携手组织了“早期报业与狮城文史之旅”,并获得华侨银行赞助。

体育主任杨全龙(左)与读者和早报团队一起骑车从华侨银行大厦广场出发。(邝启聪摄)

骑行活动了解本地华文报史发展

由读者与早报团队组成的百人骑行大队,当天早上8时从华侨银行大厦广场出发,途经亚美尼亚教堂、《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旧址,以及艾弗顿园等具纪念意义的地标。众人在沿途每个站点聆听早报解说员梳理并讲解各个景点的历史脉络,了解新加坡华文报的历史发展。卫生部长王乙康也作为活动主宾参与活动。

为了贴近年轻读者,也让年长读者们能走进年轻人的世界,体育组与客制企划组和伙伴关系与品牌活动组,携手沐瞳科技在今年6月10日共同主办了“早报社区电竞日”。除了举办电竞手游“Mobile Legends: Bang Bang”(简称MLBB)社区电竞挑战赛,还有华语讲座为公众介绍年轻社群的手游电竞趋势,以及如何顾及青少年电玩爱好的同时,促进亲子关系。

社区电竞日让早报贴近年轻读者。(蔡家增摄)

在电竞比赛中,出现了母子一同参赛的罕有景象,参赛的妈妈王玲凤还有些意犹未尽。她觉得只有16支队伍报名参赛的规模太小,希望早报能继续举办这类型的赛事,让更多人参加。

此外,新闻室CUE内容生成系统的启用,也让体育组同事有机会通过网络版向读者们提供更多多媒体内容,提高体育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总之,在新的一百年里,体育组会和早报大家庭一起,为读者带来更有趣好读的内容,继续“百年如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