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0

吴元华:兼具七优势 坚信早报可成为区域最具影响力华文报

吴元华2006年退休时,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档案照片)
吴元华2006年退休时,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曾在《联合早报》担任副总编辑的吴元华博士,在早报口述历史项目于2022年进行期间因健康原因婉拒了访问,但仍亲笔留下一篇文章记录他在报业服务的点滴和对华文报业的看法。隔年,吴博士辞世。

英文报集团和华文报集团合并组成新加坡报业控股后,1990年,我从《海峡时报》经营的《新明日报》总编辑调任《联合早报》副总编辑。从1979年在《海峡时报》开始工作到2006年从《联合早报》退休,共27年,或许借此机会谈谈我对新加坡新闻业和在早报的一些经验和观察。

1970年代,为了摆脱传统“红毛报纸”、不了解讲华语和方言社会大众的形象,《海峡时报》成立了一个“编务改造委员会” (Editorial Reconstruction Committee,ERC),听取意见,检讨且恰当地多反映些华社动态。

我原本在南洋大学担任助理注册主任和研究员,1979年受邀加入海峡时报集团,成为担任文教经理的第一个南大中文系毕业生,主要目的是作为该报与华社文教界与社会团体的桥梁。《海峡时报》罕见地于1979年2月1日把我的任命当新闻加照片发表。

在这期间,我经常参加公司内部新闻编务的培训课程,也被派往美国新闻学院参加它们主办的有关课题,专业技巧上可谓收获良多, 但同时也对美国新闻界坚持对抗性报道与居高临下的评论方式的立场跟我们这里的作法的差异,有了很清醒的认识。

我向往负责任的新闻自由,当时就感觉美国式的做法是极具破坏性的新闻和言论自由,绝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模式。

早报强项和艰巨新挑战

《联合早报》是一份优质的主流华文报,因为它拥有一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用以下实例说明:

一、双语能力强:英语是新加坡公共服务的通用语,华文报记者不仅要理解新闻的内容,以英语采访,接着以准确的华文撰写报道发表。他们要付出英文报记者双倍的努力完成采访和撰写任务,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们是真正的双语精英。

二、使用规范语言:港台的报纸在报道和评论中经常使用当地的方言词语,早报则始终坚持使用规范语文,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本地的华文水平,更有利于配合学校教学,促进华文与文化的传承。

三、勤奋:许多早报同事都很认真、勤奋,专业精神让人钦佩。有些同事已经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报纸也接近清样付印了,但他们仍然在查阅资料,为隔天的采访或特稿收集资料,做笔记。如果他们的电脑会说话,我想或许是:“让我休息一下吧!”

四、报道和评论力求公允:过去,许多读者觉得新加坡的主流报纸过于 “亲政府” ,甚至排斥反对党和异见人士的信息。但在报业控股因应崭新的政治新常态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而调整编务方针后,如今早报的报道和评论都力求公允。不但反对党具新闻性的信息获得充分的报道,合理质疑和批评政府政策的评论也屡见不鲜了。这是早报因应新时代现实而提供更好服务的特点之一。

五、接地气:新加坡民间众多的社会团体是实力坚实的草根力量,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由于历史原因,它们内部大多使用华语或方言,因此活动较少受到其他语文报纸的注意。但早报则跟它们保持密切联系,充分报道它们的新闻。这也是其他语文报纸无法比拟的社会服务。

六、文化重镇:早报的副刊是写作人的耕耘园地、培养新写作人的苗圃。这是它对社会特有的一个文化贡献。

七、版面设计很讲究:早报是我所知道的最讲究版面设计的华文报。新闻和照片排列层次分明、标题字级数大小深浅有序,使整份报纸看起来整洁、条理分明、赏心悦目、阅读方便。

就像新加坡在国际上独树一帜的鲜明良治信誉,新加坡的主流报纸也在新闻专业上令人刮目相看:负责任的新闻自由、准确和可靠的国内外重要信息、公允的报道和评论、规范的语文;早报可以成为本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

随着新一代全面接受英文教育,他们 “舍纸就网” 的阅读习惯,像早报这么高水平的华文报如何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但我对同事们在适应新环境需求和肩负新时代使命,促进早报持续发展深具信心。

衷心祝贺早报百年华诞。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