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蔡恩泽:中国地方国企违约或成大概率

字体大小:

蔡恩泽

3月29日,设在中国辽宁省的东北特殊钢集团再爆出违约风险,去年底发行将于2016年4月3日到期的超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SCP001”,由于流动性紧张,兑付存在不确定性,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6%。

而前一天,当日到期的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CP001”未能按期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其发行总额为8亿元人民币,债券利率为6.5%。

面临违约风险的中国地方国企并非东北特钢一家,近期负债1920亿元人民币的渤海钢铁和负债145亿元人民币的广西有色也出现违约苗头。

而此前,坊间一直认为地方国企受地方政府的庇护,有金刚不败之身,虽负债累累,但有地方政府为其兜底,有的尽管变成了僵尸企业,仍然吃香喝辣,小日子过的很滋润。

冰冻之寒,非一日之功。中国地方国企沦落为僵尸企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以国有企业自居,体制内血统情怀,孤芳自赏,自恃有政府宠着护着,有银行供着背着,有资本市场遮着掩着。虽然长期亏损,但几乎没有一家愿意主动退出的。有的希望熬到下一班人马上任,有的希望熬到下一个市场周期“柳暗花明”,还有的希望熬到对手先倒下去,就这么耗着。

但是,在供给侧改革战略引领之下,国家加强了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力度,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去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严厉政策,要求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在此,“出清”二字十分传神,实际上就是要把那些“僵尸企业”扫地出门,不要再挂着国企的金字招牌混饭吃。

在此情势下,地方政府兜底意愿下降,不愿再为国企背黑锅。而越来越窘迫的财政状况也逼迫地方政府舍弃那些不争气的“亲儿子”,无力再为其亏损埋单。特别是以资源型、重工业和国企为主的东三省增速遭遇断崖式下滑,其一般预算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2015年东三省平均增速为负13.9%。地方政府自身维持日常运转都很困难,无银两为负债国企还债。

地方融资平台也因政府财力紧张而失去信誉底气,融资渠道受阻,对国企也是爱莫能助。“嫌贫爱富”的银行此时为了自身资金安全,也加入了对国企“逼债”的债主行列,续贷更不用谈了。

而此前地方国企发行的债券颇受市场追捧,投资者看中的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普遍相信地方政府能够为国企充当坚强后盾,万一企业出了问题,地方政府一定会全力协调好对企业的救助。如今国企发行的债券由“香饽饽”变成“烫手的山芋”。国企失去了流动性,还债压力倍增,资金链断裂,违约成大概率。

值得关注的是,东北特钢并非“僵尸企业”,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尚未到达难以为继的地步,在整个钢铁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东北特钢依托其特种钢材的市场魅力,依然在盈利。数据显示,2015年其盈利达2.29亿元,同比增长30%,列于全国钢铁企业第17名的位次,业绩还是比较优秀的。

企业资金运转长期受两大问题困扰,一是资产负债率过高,多少年来一直维持在85%左右,而占比近70%的短期债务形成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总是拆东墙补西墙;二是流动资金被占用情况一直较严重。

对“僵尸企业”可以无情“出清”,而对像东北特钢这样的国企确实让地方政府“两难”,出手救助勉为其难,而不救助,一个还有成长性的企业会被债务压趴,违约的风险又会蔓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局面又难控制。

作者是中国财经媒体专栏作家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