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智慧:面临死亡

字体大小:

“死亡的那一刻感受仍然清晰……”

星云大师说:多年前我住院检查,医生检查出我可能患有不治之症,他不敢告诉我生命不久了,就问我:“出家人会怕死吗?”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如果我说怕死,他会说:“没有用的出家人”;如果我说不怕死,蝼蚁尚且贪生,人怎么会不怕死,未免太矫情了。所以我就回答他:“死,倒不是那么怕,怕痛。”倘若忍不住痛,英雄变狗雄,就难看了。痛比死亡更苦,好比内心伤痛、给人欺负、失去尊严,这种心中的疼痛比起死亡更加难受。

顺治皇帝曾说:“百岁三万六千日”,意思说在人间活了一百岁,等于过了三万六千个日子,可谓历经千生万死,对人情处世,透露出一些灵巧、智慧,昇华、扩大了的一些看法,所以人不必怨叹自己的过去,即使过去的遭遇是违逆的,也能长养我们、成长我们,给我们助力、给我们经验,所以,面对生死,应该坦然接受,不必惧怕。

几十年前,有一些老人想住到佛光山的佛光精舍里,因为将来死了,有人诵经,但是一住下去,却几十年不死,有的甚至还活了一百多岁,就像李鸿章的孙女李逸尘老居士。为什么不死?因面临死亡,无有恐惧,就会增福延寿。

生死一如

如果我告诉各位人死亡之后很痛苦,大家可能会生起怖畏的念头,担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惨的境遇,如此一来反而不能认清死亡这个必然的实相。如果我说死亡之后安祥宁静,也许有人会误会我的意思说:“既然死亡很好,那么何不早一点死了,以求得解脱呢?”,因此我只能抱持中道的立场,告诉大家“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一个因头部受伤从死亡边缘获得重生的人,回忆死亡经验时说:“我最初感到头部‘轰’地一声,接着就有一种温暖、舒适、安祥的感受。”他接着说:“因为离开了身体神识、灵魂再也没有任何的障碍、负担便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感。”还有人说:“死亡的刹那,我有一种非常美好、和平而又宁静的感觉。”还有一个人则说:“我可以看到自己轻如鸿毛、自由自在地飞向面前光明的世界。”因此死亡也不完全如我们所想像的。

在觉悟者的眼中看来,生,是死延续;死,是生的转换。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忧喜?

安住净土

无论智愚贤不肖,死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只是迟速有别、种类各异。其实人死了,就把往生者当成出国去旅行,他会玩得很愉快很舒服;或把他想成升天堂成圣作佛,从此安住在极乐净土,不必再受这个无常人间种种风波的折磨,不是也很好吗?佛教认为,死亡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如蝶破蛹如虫化茧、如鸟出壳进入了另一个更光明祥和的世界,我们在世的人,又何必因私念结执,而为他恸不欲生呢?

欲收藏星云大师点智慧文章,点击这里购买由《新明日报》出版的《星云大师点智慧 9》与《点智慧·漫画 3》。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