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天王”“天后”“男神”“女神”“巨星”这类常见的娱乐圈人物称号都是新闻报道的禁用词?
新华社曾在2015年11月发布《新华社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近日再新增57条内容,最新的禁用词包括“男神”“女神”等娱乐报道常用词。
zaobao.sg记者追溯源头,发现类似的禁用词,早在2006年已出现。当时《新明日报》引述,新华社整理了一批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包括在港台报章经常使用的“巨星”“天王”“影帝”“影后”,都要改成“著名演员”或“文艺界人士”。
“天王”“天后”其实是出自中国神话,在娱乐圈最先被香港媒体用在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王菲等身上,形容这些明星的高度受欢迎地位。近年,“男神”“女神”被港台媒体广泛使用,主要比喻颜值高的红星。

这些词语生动形容明星的地位和容貌,被受众广泛接受,如果说它们被禁是因为中国当局要压抑娱乐圈的“造神”行为,那么“影帝”“影后”被禁似乎较不易被了解。记者想,或许是因为词语中的“帝后”代表了封建时代?
有趣的是,娱乐圈的词语总是推陈出新,“鲜肉”“辣妹”强调明星的年轻,近年常见,但似乎还未引起中国当局的关注,加以规范。
对于词语被禁,网民的反应相当有趣。有人笑称,四大天王以后是不是要叫“四大文艺界知名艺人”?周杰伦是不是也变成“著名艺术家”或“歌唱家”?

近年来,“追星”活动中不按汉语规则而生造出的“玉米”“纲丝”“凉粉”等特殊词汇,今后新华社报道中只使用其本义,不能使用为表示“某明星的追崇者”的引申义。如果报道中因引用需要,无法回避这类词汇时,都应使用引号,并以括号加注,表明其实际内涵。
“玉米”“纲丝”“凉粉”代表的分别是李宇春、郭德纲、张靓颖等当红艺人的粉丝,原本始自粉丝自己的戏称,被广为接受后流行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