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破大家对跨性别者的既定印象,本地跨性别导演黄倩仪费时两年完成了纪录片“Some Women”(暂译《一些女人》)。

黄倩仪是本地首名执导长篇纪录片的跨性别女导演,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很多人,包括不少影视作品,不理解跨性别者,“常常被认为是不快乐、孤独,性工作者、有娈童癖或者是坏人。”她举例奥斯卡得奖好莱坞片《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里的跨性别者就被刻画成坏人。“其实,跨性别者也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工作,也有朋友。”

她说,很多跨性别者获得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但他们的支持并不完全代表社会的眼光,也因此《一》在刚开始收集资料时,面对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不是每个跨性别者都愿意面对镜头。”46岁和即将结婚的黄倩仪,认为自己若不以身作则,怎可以说服别人在镜头前剖析自己,也毅然从“隐身”中走了出来,在镜头前开始回顾她在保守的新加坡作为跨性别女人的历程,并通过与另外两代跨性别女性的互动,揭开了新加坡武吉士街鼎盛时期隐藏的酷儿(Queer)历史以及沮丧的Z世代的政治意识。

她说:“希望被看见,被相信,被爱。在一个酷儿与跨性别者表达真实身份而面临耻辱的社会中,《一些女人》展示了不符合所谓规范的性别身份者,如何一直存在但仍然被抹去的故事。”她也认为时代不同了,自己念初级学院时,如果遭到同学异样的眼光,她可以忍受,“出了校门,就做回自己。但现在年轻一代的比较躁动,无法忍受,会认为为什么别人会有异样的眼光。”

欣慰家人肯定片子

黄倩仪在媒体行业工作了20年,拥有丰富的拍片经验,曾在香港工作,是广告、电视预告片等的导播与撰稿人,也曾在新传媒5频道、国家地理频道的亚洲公司和探索频道的亚太公司担任编导。之后加入亚洲新闻台拍纪录片,作品包括《亚洲机密档案》(Undercover Asia)系列里的“治疗或酷刑”(Treatment or Torture)和《权力与虔诚》(Power & Piety)系列里的“地狱之火的民族”(Hellfire Nation)。

为了真实地呈现出《一些女人》,她进入受访者的生活,捕捉了她们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她自己也出现在纪录片中,谈到又导又现身,她说:“拍摄其他人时,有时一天可以拍4到6小时。拍自己时,也有主摄影机,但比较私密感受的时刻,我会用手机。”她吐露虽可以真诚地在镜头前表达自己,但担心家人遭到社会异样的眼光,不过当她把完成的片子给家人看时,家人认为她拍了一部好片,让她感到欣慰。

倾全力拍《一》靠积蓄生活

她目前是自由影像工作者,《一》拍了至少两年,拍摄时为了倾注全力,没接其他工作而靠积蓄生活,“摄制团队很小,但大家都充满热忱,拍摄时也没接其他工作,就是要把片子拍好,我特别感谢我的团队。”

本地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导演魏铭耀是执行制作人,《一》是本地Tiger Tiger Pictures所制作的“看不见”(Unseen)系列的第二部片,首部是雷远彬探讨客工的《我的新加坡梦》(I Dream Of Singapore)。“看不见”系列旨在为东南亚边缘化社群发声。谈到与魏铭耀的合作,黄倩仪说:“他很慷慨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也给了我很多自由的创作空间。”

列入R21的《一》在第32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放映,黄倩仪希望过后有机会在本地公映,因为《一》是道地的本地故事,“目前在与一些院线接洽。也希望能到外地参展。”她透露在《一》的放映与参展告一段落后,会去思考接下来要探索的题材,“目前没具体的想法,不过我想新一代跨性别者的故事有很多可能性,希望能深入去探讨。”

电影节星期四(25日)已开始,可透过sgiff.com查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