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主持《当我们不在一起》 杨君伟:包袱空前沉重

陈美儿(左一)与杨君伟(右二)等开心滑雪。(受访者提供)
陈美儿(左一)与杨君伟(右二)等开心滑雪。(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疫情笼罩下开拍新节目《当我们不在一起》,本地主持人杨君伟听着受访者述说与家人分隔两地的思念,内心深深被触动,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这个节目是我感受最深刻,也最放不下包袱的一次主持,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

《当我们不在一起》以分隔两地的家庭为背景,他们因为不同原因无法在一起,包括疫情、工作、误会。除了请他们分享故事,节目组也以“投影合照”的方式为他们拍全家福,让一家人以另一种方式“在一起”。

杨君伟以到德国的拍摄为例,他到德国小镇于伯林根(Uberlingen)探访嫁到当地,两年没回新的陈美儿,出发前,团队先到陈美儿父母的本地住家为两老拍照,到了德国再将照片投影到陈美儿家中墙上,让陈美儿站在墙壁前与父母“合照”。

杨君伟(左起)、陈美儿及她的两个小孩一起用餐。(受访者提供)

马国同事边拍边流泪

杨君伟说,这个灵感来自本地旅美知名摄影师汪春龙12年前的一系列家庭肖像画“一起来”,这个系列是用录像科技协助拍摄,面对当下冠病疫情,尤其能引起共鸣。制作公司取得汪春龙的授权,将概念放进节目。

杨君伟继续分享陈美儿的故事,“照片投到墙上后,美儿转头看到父母在她的身边,眼泪直流,一直摸着母亲的手。她那四五岁的小儿子也立刻跑到外婆身边,站得很近。”

杨君伟形容自己当下很为这家人心痛,而更让他揪心的是,摄制团队有几个马来西亚同事也是两年没回家了,他们一边拿着摄影机和麦克风,一边流泪。杨君伟感叹:“我看得好心酸,那几天的拍摄,我每天结束后都觉得感情近乎崩溃,要花两三个小时沉淀,加上当地下着雪,更添凄凉感。”

共鸣度最高的拍摄经验

杨君伟分享另一个令他感触很深的故事。有一对父女因误会断联30多年,女儿现在定居马来西亚,有感父亲年纪大了,想和父亲和好如初,于是透过节目与在本地的父亲再次联系。

杨君伟说:“在这个节目中,我扮演一个桥梁的角色,将分隔两地的家人牵在一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觉得自己不只是主持人,也是他们故事里的一个角色。”

这次的拍摄也是杨君伟共鸣度最高的一次,他说:“我之前拍的资讯节目说的是外国人的故事,但这次的主角是新加坡人,参与感更多。我在疫情期间也因为家庭访客和聚餐人数的限制,很难和父母及弟弟一家团聚,听受访者述说对团聚的渴望以及现在内心的空虚,我感同身受。”

疫情期间有一年半没有接到工作,杨君伟感慨地说:“那段日子,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我的技能突然毫无用处,整个人很沮丧。但是这一趟出国拍摄,我领悟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当我们不在一起》3月31日起,在U频道播出。

在德国拍摄五天 每天开车半小时去检测

杨君伟每天到德国的检测中心做抗原快速检测。(受访者提供)

谈到疫情下在国外拍摄的困难,杨君伟说抵达德国的第二天,当地宣布新的防疫条例,若完成接种疫苗超过6个月,进入室内场所必须出示抗原快速检测(ART)阴性证明,而且抗原快速检测报告的有效期限仅24小时。他完成接种疫苗超过6个月,结果在当地拍摄的五天,每天必须到指定的检测中心做检测。

他说:“我们的拍摄地点是一个小镇,要开车半小时才能到达最靠近的检测中心,多少影响了工作时间。拍摄时间紧迫,一整天的拍摄只能剪出10分钟的内容,每天工作12到15个小时,有时候还遇到天气突然转变,临时拿不到室内拍摄许可等问题。”

杨君伟也谈到当地人对他们的反应,“一开始我有些提防,他们一直瞪着我们,后来聊天才知道,他们很久没见到游客,尤其东方人,所以感到好奇,他们挺友善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