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新人迫不及待要把爱情的幸福感传递出去,乐此不疲地为朋友们“拉郎配”。他们精心筛选出各方面条件非常登对的两男两女:潇洒风流的律师Dario(达利欧)对上活泼外向的金融设计师Giulia(朱莉亚);风趣诙谐的编辑Matteo(马泰奥)配搭矜持内秀的麻醉师Chiara(基娅拉)。为免尴尬,邀请四个男女一起出席。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不一定会沿着“设计”方向发展。于是引申出《爱情四边形》(Four to Dinner)的故事情节。
探索“灵魂伴侣”可能性
这部意大利电影采用非常规平行叙事,并适度带入曾红极一时的意识流手法。如果没有从头到尾全程跟进,观众很可能会看得一头雾水。诙谐编辑马泰奥刚还陪着大肚子的朱莉亚逛街购物,怎么一下子又变成了与基娅拉争吵不休?婚礼上的新娘也在朱莉亚和基娅拉之间不断切换,到底是谁在结婚?
其实本片是用轻松的故事、清新的手法、轻快的节奏,来探索柏拉图(Plato)所说的“灵魂伴侣”(Soulmate)是否可能存在,以及如何才能找到让自己变得完整的另一半。究竟是品味接近,“三观”一致的伴侣比较重要?还是性格反差,互补互助更有可能?
值得称道的是故事桥段的细节处理,特别是演员对人物情感情绪恰到好处的把握与交流。像是泼辣外向的朱莉亚意外怀孕时,“肇事者”马泰奥虽觉意外,但也费尽心机避免提出令女方尴尬的问题,因此磕磕巴巴说不成句;女方则完全理解他不得不问却不方便开口的那些事,并“捷足先登”地回答安抚男方。两人由惊吓到尴尬,再到互相理解达成共识,充分体现出双方在处理情爱意外事件时的成熟与负责。这让观众在不禁莞尔的同时,也被两人首先为对方着想的善良用心所感动。
在面对情感障碍时,电影大量采用对比方式呈现不同组合的处理方法。比如应对“出轨”事件,一种反应是公然大吵大闹撕破脸面,另一种则是含情脉脉爱之更切。读者可以猜猜,哪对组合可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小语种电影惊喜多
全球化与互联网,将文化艺术的通俗化无底限进行下去。文艺片在主流电影中越来越没市场,反而是一些小语种电影,仍能坚持不懈地追求创作中的文艺性。
意大利电影有着辉煌历史与优良传统。积淀深厚的文化加上热情奔放的民族性,往往能在轻描淡写中揭示相当深刻的主题。上个月看了《上帝之手》(The Hand of God),被老贵妇色诱痛失双亲少年的情节“惊艳”到。少年一家悉心照顾老妇多年,她怎能趁人之危“辣手摧花”?然后细细品味之下却恍然大悟: 没有练达的人情世故,不可能想出此等“以毒攻毒”的大招。
疫情阻隔之下,真要感谢Netflix打造多语种丰富片库的努力。对于大多数国际观众来说,小语种制作的演职人员不够熟悉,故事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有限,而且还要借助字幕来理解情节内容,观看起来的确费力。
另一方面,观众却有机会透过一扇扇窗口,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多元韵味、各具特色的自然风貌。那些对主流英语制作感觉失望的观众,也更有机会从小语种作品中筛选出别具巧思的电影佳作。
《爱情四边形》的叙事不走惯常的线性取向,而是将两条线时而平行,时而穿插,时而互换,相当考验导演的功力。当然,对观众的耐心及专注度也是很大挑战。
这部意语片虽然轻松写意,但绝非“爆米花电影”。它所探讨的主题——全心全意相爱的“灵魂伴侣”是否可能——在片尾也有自己的答案。至于答案是什么,有兴趣的朋友就要自己去揭晓啦!可以透露一点的是:答案相当意大利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