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影评
在本地院线上映的《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是香港导演王晶对自己1993年旧作《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的新诠释。接力上映的《圣火雄风》则是故事的下半部分,也是29年后终于完成的续篇。
李连杰版不能称“经典”
新瓶装旧酒是王晶导演的“惯性操作”,原本不会引起微言的关注。然而一些媒体却将该片炒作为“经典再现”“再续经典”等,让人不禁莞尔。是啊!现今的“新鲜”观众看来,《魔教教主》由功夫皇帝李连杰担纲,张敏、邱淑贞、黎姿三大美女相伴,还有大哥大洪金宝坐镇,怎么可能不是经典?
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观众们就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期。女星方面,凭借“东方不败”爆红复出的林青霞风头正劲;钟楚红、张曼玉、王祖贤等等都还在一线担纲。和这些女星相比,邱淑贞、黎姿根本排不上号,就算是外形姣好的张敏,演技却始终让人无法恭维。男星方面,李连杰的确是当仁不让的大IP,但由于一些特别的原因,那几年他疯狂接戏疲于奔命。《魔教教主》仅是他1993年上映的六部电影中的一部,而且是票房最差。那些年金庸作品改编的电影数不胜数,无论如何,王晶的《魔教教主》都不可能被称为“经典”。
进影院看罢新作,我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
新版电影的人物形象实在让观众吃不消。原著中张无忌应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由四十多岁的林峰来饰演实在是差了一代人。林峰已经是男性主要角色中最年轻的一位了,新版《倚天屠龙记》已成了香港中老年男影星的流水席。
迎合观众不应没有下限
本片的女性角色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王晶导演相当擅长帮助女演员“华丽转身”。当年的叶子楣、舒淇、邱淑贞等都从三级片出身,经过王晶电影的洗礼,多少都能实现鲤鱼跃龙门的转变。
当然,龙门有高有低。近年来,王晶转战大陆网络电影市场,挖掘物色了不少“网红脸”女郎。这次拍摄新版《倚天屠龙记》,顺理成章地把这些网红脸女郎带进了金庸的武侠世界。演员片酬的成本是大大降低了,但让金庸迷们情何以堪?
整整两部电影近四个小时,镜头前的每一张脸都让人无法忍受,这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姑且不论电影情节本身如何,仅仅对比演员形象,29年前的《魔教教主》绝对堪称经典。没想到上一时代粗制滥造的应景之作,30年后也能“熬”成经典。娱乐下行的现实真是触目惊心。
香港电影曾经辉煌,脍炙人口的佳作比比皆是!想当年,世界“自由港”海纳百川的资金与人才便利,熟练老到的商业运作手法,联通中台日韩及东南亚华人圈的枢纽地位,再加上顺风顺水的大环境,才最终成就了香港电影的百花齐放。可就算是在这样的全盛期,“无节操逐利”的逆流一直都在,甚至还偶尔甚嚣尘上。
人们都说没有不好的演员,只有不好的导演。可见真正掌握电影品质的是导演。从某种意义上说,最能代表香港电影的导演是王晶,而不是吴宇森,不是王家卫,不是杜琪峰,更不是周星驰。吴宇森、王家卫、杜琪峰的电影太有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出自谁手;周星驰则根本不能用“风格”两字去框住他。
王晶则复杂得多。他是名导演,他是好导演,他是多产导演,他也是经久不衰的“烂片王”,他的好作品绝对无法与他被人诟病的作品数量相比。可他“适者生存”的能力让人钦佩,在任何变幻的环境中都能找到赚钱门路。在利益至上的商业社会,赚钱即是王道!
王晶所为,其实正是香港电影的面貌。由于大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难以改变的基因,香港电影已经风光不再。但王晶迅速调整自己,转换环境,照样把所有抄来的、翻版的、吃剩的材料,按照市场口味重新拼凑,又成了一盘新菜。他丝毫不觉得无底线迎合观众低俗口味的制作,用大IP加炒作哄骗观众贡献票房,可能对演员、对剧本、对原著、对观众造成多大的伤害。这种理念就像是掺入牛奶中的化学毒素,每天喝一点无伤大雅。久了,就救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