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影评
这次,《蝙蝠侠》(The Batman)真的好看!
几十年来,好莱坞对蝙蝠侠的执着一直是微言的迷思:其活动空间就在“高谭市” (Gotham City),对手局限在猫女(Catwoman)、小丑(Joker)、企鹅人(Penguin)、谜语人(Riddler)、贝恩(Bane)、毒藤女(Poison Ivy)等几个有限人物,场景画面总是阴森潮冷呼吸困难,可是却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地不停翻拍。
悬念大师Christopher Nolan(克里斯多福诺兰)导演的“黑夜骑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是蝙蝠侠电影中的闪亮之作。虽然Christian Bale(克理斯琴贝尔)的气质难以表现蝙蝠侠阴沉抑郁的一面,却成就了Heath Ledger(希斯雷杰)对“小丑”的经典演绎,并为2020年电影《小丑》赢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埋下了种子。
男星Ben Affleck(班艾佛列克)接任蝙蝠侠后开始野心膨胀,妄图像钢铁侠聚拢“复仇者联盟”那样,打造“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 怎奈曾经才华横溢的“班叔”已江郎才尽,彻底把蝙蝠侠,乃至整个正义联盟拖进深渊。
班叔退出新版蝙蝠侠的制作,蝙蝠侠也很可能从此退出正义联盟,于是才有了这部好看的《蝙蝠侠》。
电影打出占满银幕的片名“The Batman”后,直接进入故事,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喜欢!
蝙蝠侠经典“出场音乐”经过别具匠心的特别处理,唤起观众心理感应的同时又营造出新的氛围。喜欢!
蝙蝠车脱去一切炫目的装饰与功能,回归巨大马力“肌肉”车本色,正好呼应了整部电影后工业风的美学设计。喜欢!
《暮光之城》(Twilight)的“吸血鬼”帅哥Robert Pattinson(罗勃派狄森)能够弥补克理斯琴贝尔缺乏的阴郁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他居然同时具备了沉稳大气的压场功力。喜欢!
Zoe Kravitz(佐伊克拉维茨)虽然还会走出妖娆的猫步,但基本上抛弃老派的卖弄性感,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倔强与独立。喜欢!
漫画人物越来越有真性情
整部电影还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地方。我相信这要归功于导演兼编剧Matt Reeves(麦特李维斯)的加入。麦特李维斯通过两部《猿人争霸战》(The Planet of the Apes)系列电影让全球观众见识到他执导惊悚大制作的功力。麦导对色彩、音效、镜头的触觉相当敏锐,擅长将这些电影语言工具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营造扣人心弦的氛围。
最关键的是,麦特李维斯抓住了当年“黑夜骑士三部曲”成功的秘诀:把漫画人物变成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与当年那些先接触漫画、成为粉丝、热捧电影的观众不同,新生代观众可能根本没看过蝙蝠侠漫画。通过电影看到的就是他们对各个角色全部的认知。电影是真人表演,场景也力求真实。电影在极大程度上已经可以摆脱漫画对人物形象的设定。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像企鹅的“企鹅人”、身上没有“?”号的“谜语人”。蝙蝠侠除了一身功夫+刀枪不入的盔甲外,也基本没有特异功能。蝙蝠电单车、蝙蝠镖、滑翔衣等装备也都相当“寒酸”。就连以往酷炫拉风的蝙蝠车都变成了最“低配”的版本。
然而,当尽可能地摆脱了外在束缚后,对人物情感的演绎刻画却爆发出令人晕眩的光彩。蝙蝠侠与忠实管家亦父亦友的亲情,与猫女欲拒还迎的爱意,乃至谜语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等,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活生生的情感与情绪。麦特李维斯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最接近真实人类社会的蝙蝠侠电影。
最真实的,往往最能“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