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由迪士尼提供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NC16)

娱乐性★★★☆/艺术性★☆

剧情

两个男军人、一个女护士因战争邂逅,成为为彼此两肋插刀的挚友。在1930年代,伯特(Christian Bale,克理斯琴贝尔饰)、哈罗(John David Washington,约翰大卫华盛顿饰)和瓦莱丽(Margot Robbie,玛格罗比饰)在阿姆斯特丹度过一段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伯特因放不下在美国的爱人,决定回美。与哈罗相爱的瓦莱丽突然人间蒸发。三人重逢后,竟卷入惊天动地的阴谋。

影评

《阿姆斯特丹》有两看点:一、卡司超级强,除了主角克理斯琴贝尔、玛格罗比、约翰大卫华盛顿,还有影帝Robert De Niro(罗拔迪尼路)、Rami Malek(雷米马利克)、Anya Taylor-Joy(安雅泰勒乔伊)、Chris Rock(克里斯洛克)、Taylor Swift(泰勒丝)等大咖;二、人物塑造或情节铺排都散发另类感,正是这份另类令这部电影更有看头。

主角华盛顿(左起)、玛格,以及“绿叶”马利克、安雅的表演都是看点。
主角华盛顿(左起)、玛格,以及“绿叶”马利克、安雅的表演都是看点。

自2015年的《翻转幸福》(Joy)后,美国导演David O. Russell(大卫拉塞尔)相隔七年再有长片新作。故事也由他编写,灵感来自1933年的“华尔街商人政变”(Business Plot),当时一群商业大亨企图推翻罗斯福政府并建立法西斯政权,但计划失败。

电影故事从一具死因不明的尸体与一起谋杀案展开,贝尔和华盛顿的角色被诬赖为杀人凶手,为洗刷罪名展开行动。开场的悬疑氛围引人入胜,之后开始倒叙,描绘两男当初不打不相识,以及玛格罗比的出现。三人组成“铁三角”的过程不乏黑色幽默。

“痛”贯穿全片

玛格的角色“瓦莱丽”相当有魅力。她是那个时代的怪咖,她不是普通的护士,会将伤兵伤口里找到的弹头、碎铁等收集起来,并作成艺术品。我喜欢这个将伤痛化作艺术美的概念。

我认为“痛”是贯穿全片的关键字。贝尔饰演的“伯特”在战场上失去一只眼睛并伤痕累累,战争结束后,全身疼痛不曾退去,他以身试药,研究止痛药,协助其他老兵减轻疼痛;故事的最后,伯特因为“痛”而清醒了,看清身边人,挣脱枷锁自由了。这段故事有向老兵致敬的意味,看着身心灵残缺的老兵们,不禁反思战争的意义。

影帝罗拔迪尼路算是客串演出,“将军”角色举足轻重,可惜戏份不多,发挥空间有限。雷米马利克和安雅泰勒乔伊扮演一对神秘夫妻,他们的表演走浮夸路线。“友情”是这部片的重要主题,贝尔和华盛顿的bromance(兄弟情)互动讨喜。贝尔将角色诠释得入魂,让我忘记他曾经是“蝙蝠侠”。

故事的叙事顺序跳跃,一时讲过去,一时讲当下,突然又跳出新角色,稍不留神会看不明白或觉得故事拖沓。结尾的惊喜不大,全片胜在完整度高。

(英语对白,附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