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者 The Exiles
可在YouTube观看
《流亡者》是CNA推出的英语电视纪录片,共有两集,每集不超过一小时。第一集是《流亡者——我被偷走的华人父亲》(The Exiles - My Stolen Chinese Father),第二集《流亡者——澳大利亚的亚裔被驱逐出境》(The Exiles - Australia’s Asian Deportations)。
我们常听说部分“白人”对有色皮肤者不够友善,要不是一口气看了《流亡者》纪录片系列,还真的无法想象当年英国利物浦与澳大利亚的种族歧视有多严重,造成很多亚裔男子与他们的白人配偶及子女分离。种族驱逐时代的悲歌,是人类的耻辱,留下永远的伤痕。
《流亡者》揭示了战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种族驱逐时代,不为人知的爱情和失去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世界的两端,不少亚裔男子被强行驱逐出他们的家园,使他们与妻小分离,并将他们推入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他们在战时为盟国英勇效劳,但在新的和平时代,却遭遗弃和抛弃。面对充满敌意的移民制度,这些人被迫上船并被驱逐出境,连他们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纪录片访问了遭驱逐者的孩子,英国、澳大利亚与本地的学者专家,以及记者等,从不同的角度来还原人类历史上这段不堪的时代。
利物浦华人海员消失?
第一集是《流亡者——我被偷走的华人父亲》讲述在二战期间,数百名为盟军服务的华人海员从他们在利物浦的家中神秘地消失了。此集揭示了令人震惊的真相。
从驱逐者留下的孩子,例如华英混血儿Peter Foo(彼得),以及华英混血儿Yvonne Foley(伊冯)等人口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悲痛,他们以为自己的华人父亲在战后抛下他们和母亲一走了之。这些亚裔水手包括彼得、伊冯的父亲,他们曾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盟军在二战中作战,后来却被驱逐出英国。由于英国政府官员和警察密谋将这些水手赶出英国的官方纪录保密了50年,驱逐者的孩子是后来才知道的。已步入晚年的他们算是幸运的,至少知道自己父亲的过去,许多人直到去世也不了解亲人遭遇的真相。
伊冯的父亲来自上海,父亲从利物浦被驱逐时,伊冯还小,她发现真相后毅然想找父亲,在追查过程中一度还跑到本地,最终无收获,却也认识了新朋友肯尼斯。后者在她到访本地时,带她去当年她父亲登陆的码头。虽然码头与当年的迥然不同,但伊冯还是若有所思,毕竟是父亲飘落这里走过的足迹。
彼得的父亲从利物浦遭驱逐出境后,来到本地落地生根,彼得与同父异母的弟弟Thomas Foo(汤姆斯)见上面。由于父亲的缺席带给彼得一生的痛苦,汤姆斯心疼哥哥,汤姆斯谈到悲伤处还频频拭去泪水。
另一名混血儿芭芭拉则寻父35年无果,她相信父亲是爱海洋的,所以她也很喜欢到海边,不过生命中少了父亲,心中少了一块拼图,是永远的遗憾与痛。纪录片的配乐淡淡地散发出哀伤的氛围,让观众更能体会这些受访者的难过。
澳洲二战后赶走亚裔战士
第二集《流亡者——澳大利亚的亚裔被驱逐出境》讲述在二战期间勇敢保卫澳大利亚的华人和马来人,被强行驱逐到香港和新加坡。家庭被拆散,造成几代人的创伤。
澳大利亚的Kerry Ang(凯瑞)是华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之所以当老师是因为要让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亚联邦在1901年至1973年间实行的反亚洲移民政策。凯瑞的女学生就一针见血地说:“战争时澳洲政府需要这些人,很快吸纳他们,战后不需要他们,就无情地把他们驱逐出境。”
混血儿Carol Marshman(卡萝)的父亲是马来人,遭驱逐后来到本地,他当上警察,以为社会地位提升有利重回澳洲,但申请依然不被批准,他最后唯有再去跑船,从悉尼上岸后辗转与妻小团圆,但很快又被捉走。这些子女谈到父亲,总是潸然泪下,因为再也见不到他们。
二战结束已有78年了,至今仍然有许多针对亚裔的歧视和暴力行为,尤其是冠病疫情暴发后。这两部纪录片,让大家看到种族歧视如何造成无数家庭因此痛苦一生。希望种族歧视问题可以受到正视,还大家一个和谐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