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马50周年,颁奖礼请到历届影帝影后等重量级演员,场面空前星光。当时,凭《爸妈不在家》入围六个金马奖项的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扳倒王家卫、贾樟柯、杜琪峰和蔡明亮等导演界大腕,小刀锯大树,在众星云集的舞台上,拿下最佳电影、最佳新导演、最佳女配角(杨雁雁)和最佳原著剧本四大奖,自此也大幅提高新马电影在金马舞台上的能见度。间中,不少新马电影陆续入围、得奖以及被关注。
时隔10年,在金马60周年,马来西亚导演张吉安的《五月雪》入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配角(万芳)等九大奖项,成为今年入围最多奖的影片,也是至今入围最多金马奖项的新马电影。另一马国导演王礼霖的《富都青年》也入围了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等七个奖项。
金马50陈哲艺,金马60张吉安,一切从金马奖的助力开始。
中港电影缺席 让东南亚电影露脸
早在20年前梁志强的《跑吧!孩子》就已涉猎并结缘金马奖,当时小演员郑智允凭《跑》赢得最佳新演员奖,成为第一位获得金马奖的新加坡演员。2008年,马国资深女演员黎明凭《钱不够用2》入围金马45的最佳女配角。之后新马出现一段得奖“真空期”。
2018年金马55最佳纪录片得主傅榆发表具政治色彩的感言后,中国大陆电影开始抵制金马奖,全面被禁止参赛。大陆和香港电影的缺席却意外迎来更多元的东南亚电影,让新马作品有机会崭露头角。业内因此出现金马奖转走“南向政策”之说。
2019年,新马两边跑的杨雁雁,再凭陈哲艺执导的《热带雨》勇夺影后,本地导演杨修华也凭《幻土》一举夺得最佳原著剧本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过去10年,金马奖经历了政治风波和疫情海啸,而新马华语电影也随着时代和环境演进。近年来,新马电影人逐渐打破拍片的资源局限,参与许多跨界跨文化的电影合作案子,并日渐形成常态。另外,在新加坡电影委员会的支持下,新加坡也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区域联合制片中心,尤其在资金投注方面给予这类合制电影很大帮助。像《五月雪》,就是结合马、新、台、法电影资源联手打造的成品。
金马60颁奖礼举行在即,这个区域举足轻重具权威性的华语电影奖项,对新马电影究竟起着怎样的影响?
新马电影能见度大增
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强调,金马奖并没有所谓的“南向政策”。他说:“金马执委会是个独立单位,强调开放、自由、公平、专业。要入围或得奖,还是得靠作品本身。站在主办单位立场,我们反而要感谢有这些好作品。至于得奖效应形成的鼓励和带动,也是我们所乐见的。”
今年报名金马60的影片共计552部,中港澳地区的电影仍有210部报名角逐,新马则有多达62部,创下历史新高。
闻天祥坦承,过去新加坡电影如《我在政府部门的日子》《跑吧!孩子》和《881》虽也获得好评,但陈哲艺2013年的《爸妈》在大师环伺下夺得最佳影片等大奖,确实是座里程碑,为新马华语电影的发展助威。
闻天祥说:“加上《分贝人生》(马国导演陈胜吉执导,王礼霖监制)在2014年金马创投会议赢得百万台币(约4万2000新元)首奖,连带吸引关注投资,并且在2017年完成后也获得金马奖提名。这都让新马电影的能见度大增。后来的‘Ola Bola’《夕雾花园》《热带雨》《幻土》《南巫》,《男儿王》(王国燊)、《花路阿朱妈》(何书铭)、《芽笼》(邝子君)等片,以及今年的《五月雪》和《富都青年》,新马电影的崛起与新意,成为近年金马奖最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另外像《24》(陈子谦)、《明天比昨天长久》(姚志卫)、《好久不见》(杨国瑞)这些风格独特的电影,也获金马影展邀请,推介给台湾影迷。”
金马创投比金马奖更早播种
对于推广新马电影,闻天祥特别提到金马电影学院和金马创投会议的意义与成果,前者对年轻编导摄影提供带领和训练,后者则为有潜力的企划提供曝光与筹资舞台。
他说:“这些都是比金马奖更早的播种行动。他们能给有创意的电影人与影片多些助力,带来机会,进而促成更多方的合作。像以马来西亚为背景的《五月雪》获得新台共同投资,而不必担心题材的敏感性。台湾演员吴慷仁则主演了《富都青年》,他为这部作品贡献了惊人的表演,这部电影未尝不也提供他展现演技的空间……尤其台湾目前对跨域制作的投资意愿,远高过以往,可以预期这类合作会再增加,而东南亚电影的定义,也会因此扩张。”
电影是既具独特性又强调普世性的第八艺术,展现地域文化,也找到大家有共鸣的影像语言。
闻天祥说:“像我们看了《男儿王》才知道‘阿官’这种称呼,正如《爸妈不在家》《热带雨》来自国家地域与生活文化的冲突,既凸显了新加坡的位置(无论地理或经济上),也碰触了深刻的人性与伦理。在地与国际不见得是彼此冲突的。无论娱乐或艺术都应该有其观点与品质。我很难有标准答案。”
陈哲艺:敬佩金马的包容性和大气
李安时隔10年再次担起金马评审团主席,陈哲艺和巫俊锋也受邀担任金马60评委,陈哲艺为此感到荣幸,也感慨一转眼10年就过去了。
目前人在希腊跑影展的他说:“完全没想过那年在康城拿到大奖,但对我父母来说,他们可能只知道金马奖,我妈从小看到大,我以前也曾在电视上看。《爸妈不在家》得奖是很大的惊喜,从来没想过,傻傻的,连得奖感言都没准备。”
陈哲艺坦承金马奖确实让新马电影被看到,“但我最敬佩金马的,是它的包容性和大气。那么多年来,金马对华语电影的定义非常包容,像很多年前他们已经肯定了马来西亚电影《心魔》和澳大利亚片《意》,让更多大华人地区的华人发现和看到新马优秀的电影人和演员。”
对陈哲艺来说,如果得到金马殊荣,能让新马观众更关注和支持那些电影,也是一大好事。
南洋电影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着金马奖及其他华人地区的观众?
陈哲艺说:“南洋电影有着浓浓的华人情感、情怀和儒家思维。我觉得这是其他地区华人看我们电影最有感触的。其实感觉我们南洋比中港台更加传统,保留了很多儒家想法与价值观。”
张吉安:金马奖和金马创投是“娘家”
对张吉安来说,拍电影最困难的就是找投资商,所幸得到金马创投会议的10万元马币(约2万8000新元)辅助金,让他的第一部电影《南巫》得以成型。后来《五月雪》及他接下来的新作《金兰荖叶》电影企划案,也分别获得2020年及2022年金马创投会议的“百万首奖”,外加《五月雪》再获新加坡电影委员会及CNC法国电影现金奖资助,大大减轻张吉安拍电影的阻难。
对张吉安而言,电影不是闭门造车的艺术,像台湾金马和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都各尽其责推动区域华语电影工业的发展进程。
张吉安接受早报访问时说:“《五月雪》的剪辑和特效都是在新加坡做的,这样的电影经营与合作,无形中让大家能一同进行资源与艺术的共享。拍电影不是关在房里作画,要走出去和不同人交流合作。金马跟金马创投,是我的电影的‘娘家’,出席金马就像拍完电影后回‘娘家’。它真的很重要,我们很需要像金马创投、电影资金、电影展等才得以继续,尤其我们这类非商业电影,单靠票房是无法支撑的。”
梁志强:盼新片明年金马能有作为
梁志强进军金马奖比任何新马导演都来得早,2007年《我在政府部门的日子》入围最佳男主角(葛米星)、最佳原著剧本和最佳视觉效果;2014年《突然发财》入围最佳电影歌曲,让他笑说:“当年葛米星和《色,戒》的梁朝伟抢影帝,就算没有得奖都很爽!”
梁导说人们知道西方影坛有奥斯卡,说到华语电影奖项,历史最悠久的要属金马奖,这个大家熟识的品牌,亦是许多华语电影水准的标杆。他自认他的电影走的是较商业片路线,入围机会不高,但他仍希望《小孩不笨3》和《钱不够用3》能在明年金马奖有所作为。
另外,邝子君携手梁志强拍摄的校园霸凌电影《动物园》入围了金马60创投奖,将与40多部影片角逐“百万首奖”。
李国煌:金马让大小电影人都受尊重
李国煌2020年凭《男儿王》入围金马奖,和林家栋、刘冠廷等争夺影帝,隔年他也受邀担任金马奖颁奖嘉宾,颁发影帝奖项,机智幽默的主持风格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与好评。
李国煌坦言,出席金马奖确实让他大开眼界,也感受到金马团队对电影的热忱与热爱,对各地电影作品和电影人的一致尊重态度。
“就算是第一次来参加金马,主办方也不会让你觉得尴尬,它同时也打开人脉通关,为未来电影上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方便渠道。现在我会鞭策自己提升演技,因为我入围过金马,大家接下来会期待看你的表演。这不是一件坏事,不断进步才能延续演艺寿命。”
巫俊锋:评审时上厕所错过片段得重看
巫俊锋笑说,他是这次金马奖评审中唯一跟金马没有直接关系的导演。他之前的作品《沙城》错过报名机会,《徒刑》又因片中主要是马来语对白而无缘参赛。
谈到金马奖对新马电影的影响,巫俊锋说这个奖项仍是华人地区一个非常高水准的华语电影奖项,也很欣慰这些年来越来越多新马电影人因金马奖而被关注。
这次担任评审,巫俊锋透露审片过程非常严谨,即使已看过一些电影,仍得在金马办公室内重看,如果缺席几分钟或上厕所,都得一律重看。他说:“这就是他们对电影的认真和尊重程度。”
为了电影义无反顾
金马50新加坡电影平地一声雷,金马60马国作品大放异彩;待金马70,新马电影又会在华语影坛甚至国际影坛,占据怎样的一个位置?金马奖又如何给予更大的助力?
闻天祥说:“电影奖项有趣之处是,它是被这些电影震撼启发的。透过竞赛颁奖,提供可供产业和观众参考的名单,再回头去改变这个环境。因此保持开放跟开明是必要的。”
或许如他祝贺金马60岁生日文章中的结尾,热血写道:“……在甲子之庆,耳顺之年,金马奖强调的不再只是回望,还要凝聚众人,直奔未来。哪怕荆棘满布,为了电影,义无反顾。”
“金马60”颁奖典礼将于11月25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