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近年来无孔不入,单单是过去半个月来,《联合早报》诈骗案相关报道就有:登录WhatsApp网页版账号被盗、黑客利用程式生成信用卡资料骗钱、网络爱情骗局、假冒孙子到银行转账、投资骗局、假冒公务员骗局、滨海湾金沙会员数据遭非法读取、社媒与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广告涉及诈骗等等等。
警察部队过去两周在全岛调查诈欺活动,共有553人涉嫌参与诈骗或充当钱骡正在协助调查。嫌疑人相信涉及超过1700起欺诈案件,涉案金额超过1400万元。这个数据实在令人咋舌。
诈骗案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既然骗徒随时出现在你我身边,我们非常应该努力吸收各种防诈知识,自我保护,免得痛失财物。《联合早报》记者推荐两部讲述诈骗案的中国剧,尤其适合年长者观看,好对随时收到引人入坑的诈骗信息自我警惕。
《刑警之海外行动》:高智商知识份子也堕陷阱

第一部是爱奇艺2021年出品的38集警匪剧《刑警之海外行动》,由中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指导,主题是跨国打击海外犯罪。演员主要是实力派如吴刚、林雪、任达华、曾江等。它的第二个单元“电信诈骗”改编自颇具典型性的真实案件,为观众揭开公安部第一次到东南亚进行跨境电信诈骗案的侦破过程。
剧中完整展示了分工仔细的电信诈骗供应链。首脑负责策划和指挥整个诈骗行为;诈骗团伙会找人合作,跟一些有门路者(比如银行工作人员、小偷)收集购买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各种银行卡等。然后团伙中会有人编写剧本,专门通过电话或网络攻克受害者的防御心理。一旦受害者乖乖交钱、转账,团伙就会派人到指定地点提领赃款。收受赃款,再将赃款以各种管道漂白,并辗转交付予上游和首脑,造成警方查缉金流去向困难,形成一套洗钱流程。
剧情讲述有中国旅客误堕陷阱,被绑架去当水房人员,另一方面,中国行动小队到了当地,利用情报找到犯罪团伙的藏身处,然后开始搜集证据。由于中国警方在国外没有执法权力,因此必须和当地执法机关合作,并接近诈骗团队头目嫌疑人,双方互探虚实,斗智斗勇,过程紧张。
一般相信诈骗案受害者多是教育程度低的高龄人,但剧中有一段却警告大家不要心存侥幸。诈骗团伙获得某大学教授的个人资料,对他下手,但他智商高,屡屡不上当受骗。诈骗份子于是耐心和教授周旋,终于找到他的心理弱点,攻克他的心理防御,让他痛失巨额积蓄。这场刻画诈骗份子策划坏勾当的锲而不舍、滴水不漏,很具震撼性,其实也是提醒大家不要轻忽随时可能让自己失足的陷阱。
《天下无诈》揭秘48种电诈骗局

另一部是30集的《天下无诈》。剧情讲述为破获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电信诈骗案件,原刑警队副队长郭晓东临危受命。他紧急成立反电诈支队,与现在越发猖獗的电诈犯罪集团斗智斗勇,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办案过程中,刑警不被理解,甚至被受害人谩骂,困难重重,深深感受到“反电诈”三个字的沉重与艰难。在过程中,警方发现幕后黑手——来自境外的诈骗团伙头目“金主”,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追踪其行踪,几经周折,终于将设立在境外的诈骗窝点一网打尽。
剧集在正邪精彩刺激的较量中,逐渐揭开电诈面纱,敲响防范警钟。剧情揭秘了中国公安机关全力打击的七大类型、48种电诈骗局,记者将他们重新组合,并归类成30种诈骗如下:
1)办理信用卡、刷卡消费诈骗;
2)包裹藏毒诈骗;
3)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4)“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5)贷款、引诱汇款诈骗;
6)低价或网络购物、购物退税诈骗;
7)电话、电视退款欠费诈骗;
8)电邮中奖或冒充娱乐节目、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9)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0)订票诈骗;
11)兑换积分诈骗;
12)二维码诈骗;
13)复制手机卡诈骗;
14)高薪招聘诈骗;
15)机票改签诈骗;
16)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17)金融交易诈骗;
18)快递签收诈骗;
19)冒充房东短信、政府部门电话或假冒黑社会敲诈类诈骗;
20)社媒盗用账号诈骗;
21)社媒点赞诈骗(例如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22)社媒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23)社媒冒充身份(如好友、公司上司、代购或正规微商),或伪装身份(如“高富帅”或“白富美”)诈骗;
24)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各类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25)提供考题诈骗;
26)提款机机告示诈骗;
27)修图实施诈骗(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28)虚构绑架、车祸、手术、色情服务诈骗;
29)医保、社保诈骗;
30)重金求子诈骗。
更多《娱乐吃瓜》内容,请浏览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