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里,坐在我旁边的那对男女看戏还没看到一半,就一直嘟囔:“看不懂……看不懂……”到了片尾字幕开始滚动时,前面那排青少年也叫了一声:“I don’t get it!”
宫崎骏执导及编剧的新日语动画片《苍鹭与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真有那么难get吗?
叫人哑然的是,连宫崎骏本人都说过,对于《苍》,“我自己也有还参不透的部分。”
《苍》我行我素,源源不绝地丢给我们诸多疑问而又不屑于多作解答,把未知世界的既定设置、规则、禁忌及种种隐含的意思铺天盖地般推到观众脸上,硬要大家一口吞下去。我们大可以这样看:《苍》就是宫崎骏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观众跟随主角牧真人穿梭奇幻天地的当儿,不如放下执着,不求甚解就好。
我们再不强做解人,都能看出本片一直在搞宫崎骏毕生作品的自我指涉,乐此不疲。
在视觉上比例特异的、非人化(应该说近乎妖物化)的一众老妪,是《神隐少女》的女巫。神态坚定,面对未知或厄运也只会不言不问地一往直前的小男生,是《魔法公主》的阿席达卡。年轻人迁居乡野,得以跟异类结缘的情节,是《龙猫》《借物少女艾莉缇》。穿越时空通向各处的门,是《哈尔的移动城堡》。悬浮于空中的巨石,是《天空之城》。肉体的融化,是《魔法公主》《神隐少女》《哈尔的移动城堡》《地海战记》。甚至剧中人物漫不经心地说一声“风起了”,加上摆在屋内的战斗机配件,也是指向2013年的《风起了》,着迹得很。
检讨二战战争罪责
除了对《风起了》的指涉,日本的二战历史亦以或隐或显的其他多种形式渗透于整部《苍》,无疑是本片思想内容的核心。片中有“战舰岛”,有皇军将领似的鹦鹉大王御前逼宫——其言语间匆匆提到了“帝国的未来”,所寄寓的史实呼之欲出。老塔主说自己的继承人非得有他的血统不可,明显指向所谓“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继承人“真人”代表“真诚的人”而又自认有罪,当然更是包含对战争罪责的检讨。
《苍》到处给我们留线索,留暗示。有可能唤醒的巨石墓主到底代表什么?墓前“学我者必死无疑”的铭文,还有真人与雾子婆婆一起进入神秘塔楼时,入口处顶上的拉丁文铭文,又有何深意?此外,“石头”的多重象征,联系着死亡、恶意或纯洁、天神的赋权、世界体系的建构等等,都无不耐人寻味,反映了宫崎骏对范围更深广的日本历史文化有所思索,极欲分享而又不愿明说。
历史并非不耐反思
在节奏的掌握上,《苍》颇显智慧与魄力,在适当的地方大胆急速推动情节,该花点时间加以酝酿发酵的时候又懂得缓一缓。然而,本片始终是纵意游走,想“无所不包”的意图太过,失神失焦得令人隐然不快。与“少年”和“苍鹭”全然沾不上边的的日本片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令我们的迷惑更为加深,语意无处落实。一般观众即使知道这句话指的是吉野源三郎的小说书名,知道书中的存在主义式思想,恐怕仍难以理解它跟片子有何深刻联系,茫然还是茫然。
就我个人而言,《苍》只能看一次,做一轮初体验的欣赏,再看就不必了——虽然我们完全可以一直玩猜谜游戏,不断在细节中发现先前不曾注意到的信息。
没想到继《风起了》之后,宫崎骏到今天仍然徘徊于80年前的二战。历史并不是不耐一再反思,可是我很难感觉到本片有在对“现在”与“未来”述说什么特别明确精深的话语。整部《苍》本身就是迷失在“仙境”的爱丽丝,还在紧抓着“过去”碎碎念,依然走不出去,走不进新时代的切身关注与喜忧。
我恐怕将来会时不时忆起片中一些容易错过的声响(比如“火美”切面包时竟有极细的脆裂之声,真实可感),或者少年如何站在甲板上,仰望一轮明月在白云的大缺口中氤氲如幻,“天涯共此时”。到时,我大概会不饮自醉,对自己说一声“I get it”。即便如此,如今的宫崎骏和我们或许还是应该像“火美”到最后所说的那样,打开各自的门回到各自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