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愿望
One Wish(PG)
娱乐性★★★/艺术性★

故事:73岁的海夫人(Thanh Hien,清娴饰)独自扶养五个孩子长大,孩子成年后四散各地。孤零零留在乡下老家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拍一张全家福。当海夫人遇车祸骨折,孩子们争论一番后,决定每人轮流照顾母亲一周。海夫人流连在每个孩子的家中,见到他们面临的问题,顿时觉得自己是他们的负担。(越南语对白,附中英字幕)

蔡欣盈:在笑与泪中徘徊

泰国阿嫲好风光,越南阿妈也来抢滩。

年度票房大黑马《金孙暴富攻略》还在新加坡放映,越南导演李海(LLy Hai)执导的《妈妈的愿望》这时登场,难逃比较。两部影片确实有相似点,包括都是东南亚作品,故事环绕一个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由妈妈的病痛展开故事,走催泪路线,也同样在自家票房大卖。

这两部片都很长。《妈妈》时长140分钟,比《金孙》多出14分钟。《妈妈》演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家轮着一家演,五个家庭有相等的篇幅,仿佛跟着他们跑接力赛,每段路程都好长,跑到第三棒时,开始乏了。

巨细靡遗不算缺点,当中不无温馨,但我个人喜欢利落一点的电影,总觉得《妈妈》更适合作迷你剧。《金》枝节不少,好在点到为止,很快就拉回金孙和阿嫲的主戏,故事比《妈妈》集中。

两片“切洋葱”催泪的方式有点像,融入些许喜剧元素,待观众卸下心房后,再攻打泪腺。《妈妈》拿捏了我的情绪,让我有点戚戚焉时,又突然向我抛“笑”果。这一来来回回,打断了我的情绪。所以,我没哭,虽然我看《金孙》也没落泪。

70岁越南演员清娴饰演主角海夫人。(邵氏机构提供)
70岁越南演员清娴饰演主角海夫人。(邵氏机构提供)

陈秋雁:对剧情感同身受

银幕上演的是别人的故事,但那些“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含蓄,成人世界的逼不得已,生活压力带来的“我也不想这样”,在家人面前逞强,兄弟姐妹之间的比较与冲突,还有父母谁来照顾的种种责任、无奈与无助,出身小康之家的亚洲人一定感同身受。长大后虽然问题很多,但回头一看,庆幸妈妈都在。

片中73岁的妈妈让我不禁想起《金孙》的阿嫲。两老一样,不管生活多煎熬,都硬着头皮靠自己仅有的力气为孩子们挡风遮雨。做妈妈的,永远操心孩子,也永远不愿让孩子操心自己;妈妈心里的一场独角戏,做孩子的都应该要懂,无关你是否已为人母。

电影偏长,故事平铺直叙少了惊喜,但无疑是讲述亲情的温馨片,里头几个已经成人成家的孩子,就是你我身边的70后80后。和看《金孙》时一样,我没有哭,也希望你不要抱着要哭的期待去看戏,因为流泪与否不是电影好坏的指标。

钟雁龄:一招不能二用

卖亲情元素的影视,一般都催泪,而且几乎百发百中,因为亲子关系的戏码,你我身边时刻上演,观众容易有带入感。同样是亲情议题,如何可以像《金孙》舍得收敛,不至于沦为狗血剧,这就是电影能否感人及考验导演手法成熟度的时刻。

所以,《妈妈》达标吗?我会说,没有。一招能不能二用?答案是,不能。五个儿女的窘况轮番叙述,我个人只觉得冗长重复,拍成电视剧则刚刚好。或许已经习惯一般电影的节奏,《妈妈》的拍子总觉得有点“脱轨”。

其实,东南亚影视圈是个潜力股,仍存在异色(exotic)文化的市场潜力。颂扬无私母爱的泰国阿嫲和越南阿妈,则是千古感人的角色,绝对讨喜。《妈妈》也走对了韩式影剧的商业套路,卖亲情的同时,又卖山川水色怡人风景,影视业旅游业一石二鸟。

因《金孙》顺势而起的TikTok“跟风哭”热潮,会不会再次为《妈妈》狂吹,甚至再掀另一波百万甚至数百万的票房奇迹?我不知道,因为社媒上的风向抓不准。我只知道,看完试片后被电影公司追着问:“有没有哭?”我是外星人,自然没有,只赶紧逃。我在想,一个半小时就可讲完的故事,为何硬要拖至两个多小时?

海夫人(左二)最大的心愿是拍一张全家福。(邵氏机构提供)
海夫人(左二)最大的心愿是拍一张全家福。(邵氏机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