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以《十月围城》《紫雨风暴》《爆裂点》等动作片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的董玮,相隔七年重返幕前领衔主演电影《武替道》。《武》向电影动作指导和龙虎武师致敬,董玮诠释武师老行尊“李森”,这个角色为了把电影拍好,似着了魔般不顾一切,在片场又凶又固执。董玮的演出很自然,莫非是本色演出?
董玮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他在片场的责任是让大家安全又专业地完成工作,“不会那么凶巴巴的,但是比较严肃一点。我必须让大家集中精神跟我一块工作,因为事关安全性。但我也喜欢开玩笑,只是玩笑不一定好笑就是了!”
爆破场面道具人员丧命
《武》开场戏以片场的天桥意外展开;戏外,由陈德森执导、董玮负责动作设计的1997年电影《神偷谍影》发生过工作人员因爆破场面丧命意外。董玮忆述说:“拍爆破场面没有喊‘卡’前,所有的人都不可以离开他们的安全位置。那次有一名道具人员,他大概没听到‘卡’便跑出来了,然后很不幸的,头部被飞出来的东西砸到。”案件当时进入死因裁判法庭研讯,导演和相关人士被控误杀,法庭最后裁定误杀罪名不成立。
像片中的李森一样,董玮把那次片场意外永远记在心里,“我也以那部戏得奖(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所以会更容易记在心里。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武师和动作演员往往一身伤,董玮自认比较幸运,受伤后顶多在一个月便复原,“但我们武行之中,有一些朋友到现在还在坐轮椅,坐了30多年。”
董玮指出,以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港片鼎盛产量而论,片场受伤事件的概率算偏低,“以我个人来讲,我设计动作给演员或stuntmen(特技演员)时,不管是刘德华还是谢霆锋,我都一定会评估他们的状态……像华仔,你基本上知道他能做到非常好的动作,专业的动作演员就更不用说。合作比较久的特技演员,我也知道他们的能力范围。”
他强调说,所谓“拼搏精神”是指对待工作的态度,而不是在执行某个动作时拼搏。“我有一句常常在讲课时说的话:没有任何一部电影须要用伤害换来成果。不要以为就拼一次,因为你拼不了几次。”
心中动作片热火还在烧
李森对待香港动作片,心中还有一把火,董玮呢?他10岁当小演员,16岁做龙虎武师,转做武指兼演员,到台湾发展,之后在TVB担正拍剧,继而当导演、动作指导。2024年迈入70岁的他,心中的火还烧得多旺?
他说:“我参与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这团火还在。现实的原因,就是我也没到退休的年龄,也不想退休啊,钱还没有赚够!哈哈!责任很多,所以这把火还是要烧下去的。”
《武》对白多次提到,香港的动作片不复当年的辉煌。董玮说:“香港电影有过一段辉煌时期,我们是那时的既得利益者。在我们那个年代,电影是年轻人主要的娱乐,现在有很多观影和社媒平台,这些转变影响了电影的发展,或是把戏呈现给观众的方法。”
他深知时代不同了,电影人得适应环境转变,但乐见有更多具香港特色的电影。“这就要靠年轻人了。而我们的责任,不单要告诉他们那个年代的辉煌,不只是怀念,也要把精神传给他们。”
在他看来,如今有很多香港年轻人前赴后继参与电影工作,“并不一定能让他们维持温饱。说老实话,很多人都有副业,但电影有工开,他们还是会很热情地跑来参与,这也就是他们心中的那团火。”
董玮曾为《防弹武僧》(Bulletproof Monk)等美国电影担任动作设计,体验过当地层层叠叠的拍片制度。他笑说:“我自个儿不太享受在那里拍戏。那边的工作状况跟香港的完全不一样。”他举例,在当地改动一点点的动作戏,都得经过很多人允许,有时一周前提出要求也来不及获得批准,“这方面对我来讲,就不是那么好玩了。”
喜吃肥肉不刻意养身
董玮中气十足,笑声爽朗,记者问起他的养身之道,他笑回自己有“三高”和大肚腩,也喜爱吃肥猪肉和猪蹄。“我没有刻意养生,但我会跑步,越跑越慢,偶尔打打拳。我觉得保持心情开朗最重要!”
由香港新生代双胞胎导演梁冠尧及梁冠舜执导,董玮携手刘俊谦、伍允龙、蔡思韵演出的《武替道》将在10月3日于新加坡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