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音乐人黄韵仁在上海举行三天“音乐创作大师班”,每天连续六小时以华语授课及与学生交流,让他笑称“脑子里像是装了Google Translate(谷歌翻译)。”
黄韵仁在疫情之前曾在四川音乐学院主讲过大师班,这次则是受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之邀,到该校为约50名专攻表演艺术的学生授课。他接受《联合早报》电访时说:“做大师班比我写歌还难!我上一次做大师班是五六年前在四川,这次到上海授课,第一天回到酒店觉得累瘫,因为我在新加坡,没有试过不间断讲六小时的华语。”
他说授课内容某程度上能事前准备,但问答环节与学生对话都得靠临场反应,因此风趣地形容脑子里像是安装了谷歌翻译。“大师班非常累,但也很有满足感。这次像是开通了学生们的创作思路,大师班第三天有发表会,校长看了很骄傲。”
45分钟写出名曲
黄韵仁的大师班采用他参加过的专业音乐创作营规格进行,“都是早上10点开始,傍晚6点就写出歌曲”,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基本上作品都会完成约百分之七八十。
他要大师班的学生在三小时内完成一首歌曲的创作,学生们认为是难题,但他坚信这并非不可能的任务。他以张惠妹的《人质》、林忆莲的《纸飞机》和蔡健雅的《无底洞》举例说,自己写过的人气歌曲中,不少是在约45分钟以内完成。
“从事音乐创作20多年来,我的创作模式一直是:假如一小时内无法写出一首歌的至少70%,那我就暂时抽离,不会再浪费时间。我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在30分钟以内写的歌是不好听的,但我认为创作初期,数量比质量重要。”
黄韵仁不否认,创作音乐的过程不容易,但认为这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技艺,“写歌的次数越多就会渐渐得心应手。”记者笑称好像武林高手打通任督二脉,他应允并补充,畅销英国创作歌手Ed Sheeran也把音乐创作的过程形容为肮脏的水龙头,必须让浑水流成清水,“不管多难听都要写(歌),不好听不是失败,而是学习过程。”
以张杰鼓励学生
有说好作品需要时间打磨,但黄韵仁有不同见解,“有时候,时间限制是好的,它‘逼’(鞭策)你更快做决定。”
黄韵仁这次赴上海,本身也写歌的亚洲音乐学院(The Songwriter Music College)课程经理吴周烁也同行。两人以学生们写出的歌词,15分钟内即兴编出副歌旋律。“我们让他们看到,15分钟写出音乐是一件可能的事,也通过示范让学生们知道,写歌不难。我跟他们说,你们不是不能写,是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
黄韵仁最近与7月推出创作专辑《要得》的张杰合作,为专辑中的《穿堂风》和《张三丰》谱曲。他说“张杰想尝试创作,他这么红了仍在学习”,借此鼓励学生在音乐路上勇于尝试。
16小六生写歌纪念友谊
除了上海的大学生,黄韵仁近期也教新加坡的小学生音乐创作,16名聚英小学(Pioneer Primary School)的小六生用45分钟就写出一首歌颂友谊的“Peanut Butter & Jelly”。
黄韵仁三年前在聚英小学的邀请下,到学校分享音乐创作心得。今年,学校请他和小寒及林倛玉创办的FM Pop Music学院给学生进行四堂音乐课,前三堂教词曲创作,第四堂则连同该校两名老师监督一组16名学生,完成“Peanut Butter & Jelly”的词曲创作。
学生们后来也进录音室录制这首歌曲,并于学校的Instagram账号释出(文末有视频)。黄韵仁说,学生们对于创作和录歌的经验感到开心,也对自己能完成一首歌曲而感到惊奇与满足。
与小学生交流搞音乐,黄韵仁赞叹他们的创意更胜大人。他认为,孩子们通过创作找到信心,甚至有学生立志日后成为创作人。
黄韵仁曾与多名大咖歌手合作,记者问他,比较天王天后和小朋友,和谁合作比较容易?他闻言先“哇”了一声,再回答:“小朋友吧,因为他们没有顾虑,也不认为会有什么损失,所以非常愿意尝试。”
黄韵仁与小寒将于11月8日晚上7时到9时,为FM Pop Music学院举行线上开放日,届时将分享创作800多首流行歌曲的心得,有兴趣者可上网(bit.ly/fmpop8nov24)报名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