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有记忆开始,张为是第一个知名新加坡综艺节目主持人。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声宝之夜》,堪称本地首个大型综艺,有歌舞、比赛还有幸运抽奖,这在当时就是合家欢必备的内容。
宣布今年退休的张为,接受《联合早报》专访,回忆当年自己有多受欢迎。点击视频听他爆料。
81岁的张为当年原是建屋发展局的职员,舞台剧是他的业余爱好,在《声宝之夜》之前也没有主持过节目。谁料那时新广(新传媒前身)找到著名的电器品牌声宝赞助,决定推出空前一档大型综艺,由于当时的主持人不多,为了给观众惊喜,于是向外物色。张为就是在演舞台剧时被发掘的。
中四毕业的张为忆述他是在1962年加入建屋发展局,一开始月薪200元,之后逐年加薪25元。等到1969年主持《声》时,他的月薪已经有300多元,属于高级职员了。记者好奇,他身为建屋发展局职员,公司允许他主持电视节目赚外快?他说,公司难得有职员可以上镜嘛,当然允许了。有趣的是,他每周录制一天,公司允许他只上半天工。他大约中午12点后抵达电视台,开始排练,直到节目播映完毕才下班。
没有经验的他被选中后,仅仅彩排了一次就正式录影,但他经验不足,场务喊完“三二一”,他还不知道要开口,马上被导播责骂,电视初体验就是“一场惊吓”。
逛商场被售货员团团包围
另外,当年电视节目主持人也要兼职“卖广告”。原来当年的广告不是预录播出,而是由主持人现场为身边的产品讲广告台词。
《声宝之夜》出街后很成功,张为记得节目播出的周末晚上(不过他不记得是星期五还是星期天),德士司机和小贩都会休业留在家里看电视。他形容自己走红得很“吓人”,“比如有次去逛百货公司,女售货员一看到我就惊喜尖叫,结果整个楼面的员工、经理都涌过来包围着我,要求我在他们的手帕、手巾,甚至手掌上签名,让我受宠若惊。”
他透露:“每次的主持酬劳是19元两角,一年后加薪到20多元,五年后又加到33元五角。”那时的电视台属于公家机关,主持人也是按照公务员制度领薪,“主管告诉我,33元五角是A级公务员的薪水,我是唯一的主持人,叫我不要说出去。哈!”
除了成为第一个爆红的本地主持,张为相信自己也创下了“第一个被封杀艺人的纪录”。在之前的访问中,他承认自己走红后桃花运很旺,但否认私生活不检点。不过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关于他“私生活不检点”、“职业赌徒”的传言不胫而走,也让他深受其害。他相信“有两个在上面的人”对他下了封杀令,因为在大约1976年之后,他再也无缘上电视了。
重提被封杀往事气难消
说起这段往事,张为的语气依然流露极度愤怒,因为“从来没有人针对传闻来问我,我也无法为自己澄清”。他只能硬是吞下这个哑亏,直到1980年代过去,那些高层也下台为止。
张为在走红后,辞去了原来的白领工作,但主持棒一丢,他也陷入失业窘境。他说:“我最穷的时候,连一份四毛钱的报纸也买不起,因为裤袋里只有三毛钱。”尽管有好几个月,每天只能吃泡面果腹,但他没有一蹶不振。他通过先前打下的基础,成立公司,举办活动,后来也做出一个春天来。
踏入1990年代,视他为眼中钉的人不在其位了,张为又复出荧幕了。他记得自己演过无数的电视剧,尤其是在凭《声宝之夜》爆红初期,但他印象最深的是两部长篇剧,分别是2000年后的《喜临门》和《富贵平安》。
年轻的摄影同事宣融听到他提到在《喜》里演金银姬的性格怯懦寡言的老公,登时记得剧中角色。张为笑说,他在《喜》入戏太深,结果下戏后还出不了角色。他也觉得自己在后期演戏时比较入戏,因此勉励年轻演员多虚心学习,不要像他年轻时那样虚度光阴。
从未和电视台签全职约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从未和电视台签全职艺人约,一直以来都是以部头约合作。谈到和其他演员的相处,他坦言全职艺人和幕后工作人员对他也很尊重,但拍戏时感觉少了深入交流,反而他跟临时演员交流更多。
张为有两个孩子,年纪都已半百。长子已婚,生有三个孩子,每月会给张为生活费;张为现在和单身的女儿一起住,坦言女儿对他颇照顾。
他反省自己年轻时不注重健康,每天吃花生喝可乐,后来患上了糖尿病。医生劝他运动,他还顶回医生:“我睡觉都不够时间还运动?”后来他还是乖乖就范,步行成了他十多年来坚持的习惯,加上饮食均衡,终于把糖尿病控制了下来。
他每天起床后,会出门步行,至少走5000步,有时甚至破万步。年纪渐大,他说:“要学会放下身段,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又笑说自己现在是“nothing”(什么都不是),因为退休了,只能吃老本,每餐餐费减少了,这就是改变,必须顺应。自认一生经历起伏高低的他,也分享心得:“无论面对什么情况,先稳住自己,看清楚状况,没有事情是过不去的,因为地球是圆的,人生总会经历暗淡时刻,等太阳升起,就会有阳光。”
更多娱乐吃瓜内容,请浏览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