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导演陈哲艺和DJ媒体人黄文鸿创办的长景路工作室庆10岁生日!陈哲艺在12月8日晚上举行小而温馨的庆生派对,邀请曾在电影道路上相伴相持的圈中人一同庆祝。
2013年陈哲艺一部《爸妈不在家》平地一声雷,缔造不少里程碑,成为金马奖入围及得奖数目最多的新加坡电影,这个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后来的《热带雨》让杨雁雁登上金马影后宝座,长景路所参与的五部电影,也入围角逐奥斯卡国际电影奖项,为后来的新加坡电影工作者打了强心针。
黄文鸿和陈哲艺分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聊起过去10年走来的点点滴滴,提到当年筹拍《爸妈》缺乏资金,得到电台听众解囊相助的热血情景,让黄文鸿感谢在心里,感触在心头。
黄文鸿也透露,当年创办长景路工作室是阴差阳错下促成的,“当时《爸妈不在家》突然受到国际瞩目,很多人找他(陈哲艺)合作拍东西,后来到北京谈案子,发现那些项目虽然不适合他拍,但其实都很有潜力也资金充足,于是决定在2014年12月初注册了长景路。”
黄文鸿转让部分股权给新董事张奕鹏
黄文鸿说,他之前在长景路的职务主要是制片人,负责“找钱”、与投资者洽谈等,他笑说:“现在哲艺已经很出名,他的脸能比我更快找到钱,哈哈!现在公司也多了一名新的董事张奕鹏,主要负责策略和企划部分。”
长景路电影工作室只有陈哲艺、黄文鸿和张奕鹏三名董事,没有全职员工,每次会根据不同的案子需要来聘用团队。
见工作室逐渐上轨道,黄文鸿透露其实两年曾想退出,结果被老搭档“骂”了一顿。他笑说:“哲艺说退什么退?所以我就把部分股份转给奕鹏,自己则继续standby,担任‘兼职的兼职’,帮哲艺看海外的华语剧本,还有一些宣传事宜等。”
发行《刺心切骨》赔五位数不后悔
陈哲艺说,他很喜欢长颈鹿这个动物,于是用了谐音创办了长景路电影工作室,希望放眼电影道路和视角的“长景”。除了打开跨地域合作之外,工作室也希望提携新的本地电影人,希望他们的创作道路能更顺遂些。
长景路工作室陆续和海内外影人合作,像之前陈敬音所导的《大笨象》(Pop Aye)就在美国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获得肯定,后来有新韩合作的《花路阿朱妈》、新中合作的《燃冬》。陈哲艺之后也拍了第一部英语片《漂移人生》(Drift),最近日本已故音乐大师坂本龙一之子空音央(Neo Sora)执导的日美合制片《圆满结局》(Happyend)入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GIFF)主竞赛的九部电影之一,陈哲艺是该片的制片人之一。另外,长景路引进的印度尼西亚片“Crocodile Tears”也入围主竞赛银幕大奖。
长景路的另一部菲律宾同志片“Some Nights I Feel Like Walking”,同样在今年的SGIFF中放映。
陈哲艺透露:“之前和嘉华院线联合发行的《刺心切骨》赔了五位数,但不后悔,觉得有才华的导演应该被看见。我不时收到年轻电影人寄来的剧本,我都会跟他们说,给我一些时间去看,然后跟他们聊剧本,一谈就两三个小时。”
了解市场所需 在商业手法上下功夫
过去两年陈哲艺因电影市场低迷,对创作前景感到迷茫,人也变得沮丧失落,好不容易花了半年时间把自己那股“劲”找回来。
他语重心长地说:“拍电影是很消耗体力和心力的长久战,现在最重要是把自己身心养好,才有力量继续走未来10年时光,拍摄和制作出更多想拍的作品。”
随着张奕鹏的加入,陈哲艺透露,长景路在制作和拍摄独立片的同时,会在社媒和商业手法上下功夫,希望针对时下年轻人的观影习惯,用电影作品感动他们的同时,也和他们多互动交流,让他们更容易接触这些创作。
陈哲艺说:“接下来我们希望不要那么被动,而是可以更主动地去了解市场所需。我们不为迎合而迎合,我们不是market driven(市场驱使),但需要market aware(清楚市场)。”他透露,目前长景路手上有几个串流平台节目的案子在孵化,希望明年除了推出“成长三部曲”终章之外,在新平台合作方面能有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