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鹿。前段时间刚办了婚礼,今天穿婚纱来呢,倒不是因为我多么的爱结婚,只是这个婚纱我买都买了,我想穿着它嫁人,也穿着它骂人。”

中国脱口秀演员小鹿穿着婚纱站上爱奇艺原创单口喜剧竞演节目《喜剧之王单口季》舞台,开场单刀直入,她将自己前阵子备婚、婚礼的点滴创作成一个个喜剧段子,赢得了现场热烈掌声。她最后走到总决赛,获得第二名。

单口喜剧也称脱口秀。严格来说,脱口秀(talk show)指的是《康熙来了》《鲁豫有约》《金星秀》等谈话性或访谈节目,像小鹿拿着麦克风站在台上讲段子,更准确的叫法是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但在中国,这种表演形式更普遍称为脱口秀。

小鹿穿着婚纱站上《喜剧之王单口季》舞台,将自己前阵子备婚、婚礼的点滴创作成一个个喜剧段子。(取自节目微博)
小鹿穿着婚纱站上《喜剧之王单口季》舞台,将自己前阵子备婚、婚礼的点滴创作成一个个喜剧段子。(取自节目微博)

脱口秀的魅力在于演员们通过嬉笑怒骂,自我调侃,以精准和幽默的方式让观众在笑声中释放情绪和压力。早期的脱口秀一般借鉴国外成熟模式,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起飞,中国脱口秀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2012年以综艺的形式走进观众视野。东方卫视《今晚80后脱口秀》横空出世,反响不俗,后来的《奇葩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怎么办!脱口秀专场》等来势凶猛,助推中国脱口秀文化的兴起。

不过,随着《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年复一年一季季做下去,重复的演员阵容和缺乏新意的段子与模式,让脱口秀综艺渐渐陷入江郎才尽、面临瓶颈窘境。

延伸阅读

张凌赫再访狮城想吃肉骨茶 谈新剧《爱你》预告吻戏多
张凌赫再访狮城想吃肉骨茶 谈新剧《爱你》预告吻戏多
融合脱口秀与女性成长元素 李庚希不讨好的勇气引共鸣
融合脱口秀与女性成长元素 李庚希不讨好的勇气引共鸣

2023年5月,中国脱口秀演员李昊石一场线下表演涉嫌辱军,事件持续发酵,李昊石被立案调查、遭封杀,与他签约的笑果文化被重罚,其他线下脱口秀演出以及原本筹备中的《脱口秀大会第六季》也喊停,脱口秀行业进入了整顿期。

脱口秀喜剧类综艺增加

时隔一年多,脱口秀综艺终于回归,而且是双倍奉上——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简称《喜单》)、腾讯视频《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相隔不到一周于今年8月接连上线。

《喜单》由“喜剧之王”周星驰担任发起人,郭麒麟、吴镇宇、杨天真等担任气氛组组长,脱口秀老将庞博、王建国、杨笠和周奇墨组队对决,选手如小鹿、黑灯等是曾参加《脱口秀大会》的资深脱口秀演员。《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则找来《脱口秀大会》的“老朋友”大张伟、陈鲁豫、张雨绮等担任笑友团,选手包括观众不陌生的脱口秀演员何广智、徐志胜等。

郭麒麟认为幽默本身就是需要冒犯,脱口秀演员必须反复在底线上来回选题。(爱奇艺国际站提供)
郭麒麟认为幽默本身就是需要冒犯,脱口秀演员必须反复在底线上来回选题。(爱奇艺国际站提供)

口才不输父亲郭德纲,中国大陆相声、影视演员郭麒麟在《喜单》出口成哏,贡献不少金句和笑点。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以文字作答,谈到脱口秀与相声的分别时说,脱口秀是一种表达形式,相声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承,积攒了很多前人的表达,“这就像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但也不完全是。我们还在不断进步,‘表达’这个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只不过需要把一些过去的表达换成现在的表达,然后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用不同年代的规律,去创作一些新作品。”他认为,脱口秀等喜剧类综艺的崛起,源自于观众对于笑的需求。

在香港一提到脱口秀,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栋笃笑始祖”黄子华。不说不知道,原来影帝吴镇宇早期曾与黄子华同台表演栋笃笑,他也是《喜单》的常驻嘉宾之一。至于脱口秀与栋笃笑的分别,吴镇宇受访时说:“栋笃笑主要还是用粤语以及讲一些香港文化的内容,更有批判性,脱口秀就更广泛,内容和表演形式都很宽泛。”

付航参加《喜剧之王单口季》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下年度总冠军。(爱奇艺国际站提供)
付航参加《喜剧之王单口季》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下年度总冠军。(爱奇艺国际站提供)

虽然中国脱口秀综艺历史不长,但捧红不少人,包括李诞、李雪琴、徐志胜及何广智等都通过节目收获知名度与人气,除了带动线下的演出,他们在演艺圈的发展已经不限于脱口秀。

30岁的付航六年前加入脱口秀行业,通过短视频平台打开知名度,此次参加《喜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总冠军。付航告诉早报,越来越多喜剧综艺的出现,让他真正感觉到喜剧是海纳百川,“不同的风格给大家制造一个更炫彩夺目的喜剧世界,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希望有更多喜剧节目出现,这也代表行业正在健康发展。”

小鹿也指出,脱口秀演员有更多的舞台展示自己,话语权也会更强,脱口秀综艺的增多对于演员的曝光和宣传来说是好事。

幽默的调侃让观众共情

高校教育工作者王彤旅居新加坡14年,是一名80后脱口秀爱好者。她接受早报访问时说,虽然《喜单》《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的模式大同小异,但她欣喜看到很多新人、新的段子以及新的表达。

她说:“他们每一个都把自己观察的角度带进来,甚至很多是自己不开心的经历,但是他们能用特别幽默诙谐的方式作为自身的调侃,让许多观众得到共鸣。”

就像小鹿在成为全职脱口秀演员之前是一名律师,王彤指出,其实许多脱口秀演员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有正职主业,同样会有各种焦虑,所以创作的段子能令观众共情。“尤其今年《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年度冠军是00后的二人脱口秀组合漫才兄弟,确实能感觉到这个行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逗笑讲究地域性?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或不一样的成长背景,有时台下观众未必能完全听懂脱口秀演员的段子或抓到其中笑点。《喜单》其中一期,担任飞行嘉宾的蔡康永一上场便问吴镇宇:节目录制以来能听懂多少段子?

郭麒麟直言,脱口秀的舞台上很难做到表演内容无国界无阶层,“我泛指所有的语言类表达的艺术形式,因为我们本身的语言就多种多样,放到中国是各种各样的方言,放到国外有很多种语言。”

他说,把人逗笑讲究地域性,所以在中国,很多的省、市、自治区等都有自己的一些笑星,“喜剧这件事一定要说到离大家最近的地方,才能产生共鸣,才能够发笑。比如一个外国人讲他身边的事情,可能把其他外国人逗得挺高兴,但我们也看不懂啊,对吧?”

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由周星驰(中)担任发起人,图为周星驰与10强选手合影。(取自节目微博)
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由周星驰(中)担任发起人,图为周星驰与10强选手合影。(取自节目微博)

小鹿提到演员和观众之间认知上的差异,她认为,这个差异会一直存在,就像北京和上海观众的笑点是不一样的,“我会在两边尝试自己的段子,让我和观众的笑点之间有最大的交集。”

倒是在《喜单》摘下季军的黑灯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觉得脱口秀受到的地域影响没有那么大。黑灯受访时说,虽然大家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不同,但人类的情感是一样的,好的段子可以很大程度上突破限制。

黑灯提及一年多前来狮城举办脱口秀专场《你谁啊》,他说,当时没有中国成长背景的新加坡观众能听懂90%的笑点,“错过的10%也不太影响整场演出的观感,但有可能那10%是细节点、有共同经历的观众会爆笑的点。其实很难把这两个事情统一起来,就看每个演员各自的取舍。”  

边走钢丝边摸索冒犯界线

脱口秀离不开黑色幽默、嘲讽和批判,因此这种表演形式被指是一种“冒犯的艺术”,而每个地方不可触碰的红线各不相同,脱口秀演员只能一边走钢丝,一边不断摸索“冒犯”界线。

郭麒麟指出,幽默本身就是需要冒犯,反复在底线上来回选题,“搞笑这件事如果离底线太远,无异于隔靴搔痒。超过底线的肯定也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我们需要有很强的边界感和敏感性。”

黑灯一年多前来狮城举办脱口秀专场《你谁啊》,当时没有中国成长背景的新加坡观众能听懂90%笑点。(取自艺人微博)
黑灯一年多前来狮城举办脱口秀专场《你谁啊》,当时没有中国成长背景的新加坡观众能听懂90%笑点。(取自艺人微博)

黑灯在《喜单》初登场时,一上台便拿起麦克风说:“大家好我是黑灯,是一个盲人。”接着几轮的表演,他幽默讲述视障人士的困境。黑灯作为视障人士的自我调侃,换是其他脱口秀演员,或许会有些冒犯。

谈到这门“冒犯艺术”的创作边界时,黑灯直言不知道底线在哪里,但他有感在现在的网络语境下,观众能接受的底线越来越高,“创作得越多,有可能冒犯的人就越多。很难避免,只能说遇到之后下次注意。”

创作段子的出发点不是冒犯,而是真的觉得某个课题值得探讨,他说,只能抱着这个原则去创作,至于最后呈现会否伤害任何人,这是他无法100%预知的。另一种情况是,演员并没有冒犯的意思,但碍于喜剧技巧能力有限,段子的呈现没有处理好,所以脱口秀演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对于脱口秀被认为是“冒犯的艺术”,王彤持保留意见。她指出,不是所有人都开得起玩笑,每个人对幽默和冒犯的理解不同,因此尺度因人而异,而且对于不熟悉脱口秀的人而言,可能会觉得玩笑开过头了。“我不知道新加坡观众的接受度有多大,但现在感觉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是开得起玩笑的,前提是他们接受这是一种艺术形式,或是大家足够熟悉,那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调侃而非冒犯。” 

线上线下看脱口秀观感有别

除了线上的脱口秀综艺,王彤今年在新加坡也看了一些线下的脱口秀表演,包括《喜单》十强之一小北10月份在本地的专场,“我看的演出,大多数是之前在中国参加过脱口秀相关节目的一些演员(的线下表演)。我还蛮喜欢这种形式,感觉线上和线下确实不一样。很多爱好脱口秀的人坐在一起感受线下脱口秀的氛围,还挺有趣的。”

在她看过为数不多的几次线下脱口秀演出,无论场地大小基本都是座无虚席,观众以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或新移民居多,但也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观众。她还指出,到本地办专场的中国脱口秀演员,有时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会邀请新加坡脱口秀演员加盟,“他们(新加坡脱口秀演员)的段子肯定跟本地人更贴近,这个本土化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