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战时期“南侨机工”历史英勇事迹的新、马、中合制史诗片《1146》,17日在华中文化中心举行发布会并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拍摄计划。
电影由马来西亚卖座片《李宗伟》的导演马逸腾执导,得到新马中三地华社、文艺界等八方支持,目前汇集的制作费高达800万元,让《1146》成为目前新马电影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制片。
影片以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的历史背景为主线,因此取名。《1146》讲述二战期间3200多名南侨机工无畏险难,开凿滇缅公路运送抗战物资,支援中国抗战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机工殉难或失踪。此片由马来西亚实业家李成枫的外孙女吴家端发起,希望能透过电影,讲述南洋华侨,尤其是南侨机工在抗战期间的无私奉献。
2024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2025年是新中建交35周年,明年则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因此主创团队希望届时影片能进军中国市场,让广大的华人观众和年轻一辈,了解南洋华侨这段较不为人知的抗战历史。
新马两地寻找新脸孔
导演马逸腾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电影预计在2025年中开拍,演员方面,会在新马两地进行招募试镜,希望寻找新面孔。
马逸腾说:“因为当年的南侨机工很多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所以希望能寻找新演员。就像中国片《封神》般,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打开新马演艺契机。而且坦白说,中国电影市场大,这部片如果只靠新马市场很难持平(收支)。”马导也说,因是和中方合作,相信到时会有中国演员参与。
中国观众对历史大片接受度高,是当地电影市场主旋律,因此马导希望《1146》能像卖座历史巨片《长津湖》和《唐山大地震》等,得到中国观众的回响。
中国华影嘉视(北京)国际文化传媒代表王涛则说:“电影《1146》是比较少有的抗日题材,这是关于海外华侨在祖国有难时,八方支援,团结抗日的感人故事。”
利用虚拟技术还原历史场景
《1146》制片人詹贤恩受访时说,电影除了会在新马中三地取景,也会利用最先进尖端的电脑科技,结合虚拟背景与实体摄影以还原二战时期的历史场景,同时会给予制作团队创作自由与空间。
曾在中国博纳影业任职的詹贤恩坦言,《1146》不是纪录片,而是以历史包装的商业片,希望借此吸引更多观众,同时将片子带到国际舞台。团队希望影片能在全球发行,向全球观众展示新马故事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