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剧出身的演员接受语言挑战,刘谦益演淡米尔语剧角逐淡米尔台“红星大奖”,郑斌辉拍马来语电影为对白付诸多10倍努力!
新传媒春天频道(Vasantham)的淡米尔语“红星大奖”(Pradhana Vizha)颁奖典礼,将于星期六(2月15日)举行,入围名单中惊喜出现刘谦益的名字。他以淡米尔语战争年代剧《1943》中策划肃清行动的日本军官角色,入围最佳反派演出奖。
入围者共有三人,另两人是印族演员Karls Karthikeyan和Sathiyaseelvan Sivalingam。谈到入围心情,刘谦益在电话访问中说:“出乎意外!”
他没看对手的戏,不晓得自己的胜算,笑说:“他们讲淡米尔语,我也听不懂。但我演《1943》尽了我的能力,用百分之101的心去演的。”
刘谦益在剧中不用讲淡米尔语,对白都是英语,纵使拍过5频道长寿剧《东陵》(Tanglin),但在年代剧里讲英语是两码事。他坦言,剧本里一连串的英文台词令他害怕。
他说:“我收到剧本后忐忑不安,想了两三天才接下来。我知道剧组肯定不会叫我讲淡米尔语,但我告诉他们我的英语也不是很行,剧组叫我不用担心,因为我演日本人,英语不好也合理。”
未来愿意挑战用淡米尔语拍戏吗?刘谦益笑回,自己对马来语比较有信心,透露一直有兴趣涉足马来语朝阳频道(Suria)拍戏,未料先在淡米尔语频道亮相。
拍意大利片由华语转英语
讲到拍戏的语言挑战,刘谦益跟记者提起他曾参演2008年意大利电影“Wherever You Are”(Ovunque tu sia)。他说:“本来他们让我讲华语,之后再配意大利语,但拍摄时,跟我对戏的意大利女演员听不懂,不希望我讲华语,后来我就讲英语。”
刘谦益跟意大利演员对戏时,也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拍摄前得下足功夫牢记搭档对白的尾音。“听了很多遍,这样才会知道要在哪一个部分做表情。”
爆香港演员讲不好福建话对白
刘谦益是否鼓励华语剧演员走出舒适圈,勇敢挑战非华语对白的作品?
他认为自我挑战无妨,但至少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或有学习语言的天分,“有一名香港演员来新加坡拍电影,他得讲一句很简单的福建话,结果讲到没有一个字像福建话。才一句话而已!我不是笑他,只是觉得(关于语言)至少有点基础会比较好”。
郑斌辉挑战百分之80马来语对白
郑斌辉早前拍摄马来西亚名导郑建国执导的犯罪马来语片《抢劫魔法》(暂译,Magik Rompak)。他在片中的对白,超过百分之80是马来语。
郑斌辉接受电话访问时说,他不会马来语,因此得死背台词,比起拍华语或英语剧,花了更多心力记台词。不过,他从2021年的马来语剧“Korban”拍摄吸取经验,“拍了那部马来剧之后,对马来语产生兴趣。拍片的时候,只要记住对手的最后一句话就知道几时轮到我接话。他们会给我英语和马来语两个剧本,我两本翻来翻去,对应对白的意思,所以在记对白上会多花10倍的时间”。
激出“不认输”心态
郑斌辉不讳言,用马来语演戏肯定会影响自己的演技,但他乐于挑战。“新的事物要试一试,不试就不知道。我强烈鼓励演员们挑战自己,我们做这一行的,若只是待在舒适区里,那没什么意思。”
自我挑战的同时,他心中的那把“演艺火”也在延烧,“每次挑战,我的内心会激发出一股不认输的劲,这样很好,可鞭策自己”。
《抢》由新加坡电影公司Clover Films和马来西亚Act 2 Pictures携手合制,电影2024年11月开镜,拍摄期约50天,全片在马国取景。
郑斌辉说,看了郑建国的初导作《英雄无名》(Paskal The Movie)后很欣赏对方:“那部戏惊艳到我,之后陆陆续续看过他其他作品,一直希望能跟他合作。导演这次终于找我演出促成合作。”
张智扬也拍过马来剧
张智扬2016年受访时,提到自己拍过马来剧。他说:“我在理工学院时每天都在跳街舞,认识了很多马来族朋友,他们的对话我大概听得懂。”
他认为讲马来对白确实有难度:“背剧本时,常常不懂自己在说什么,就打电话问朋友。我们华人讲马来话,发音也跟马来族朋友不同,这些小细节都要注意。”
更多娱乐吃瓜内容,请浏览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