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摇滚诗人
Bob Dylan: A Complete Unknown(PG13)
娱乐性★★★☆/艺术性★★★☆
故事
1961年,19岁的无名小辈Bob Dylan(鲍勃迪伦,Timothée Chalamet蒂莫西柴勒梅德饰)带着一把吉他到纽约,邂逅挚爱Sylvie Russo(西尔维罗素,Elle Fanning艾莉芬宁饰),并通过他振聋发聩的音乐创作,在民谣界崛起和立足。1965年,他不顾反对也不畏争议,带着乐团上台,在一片嘘声中“为民谣插电”,成为颠覆民谣的风云人物。
影评
看片时不禁想,本尊是否接受这个版本的自己?另一方面又猜想他或许懒得理,毕竟他有“前科”。Dylan在2016年获颁崇高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先是不接听委员会的电话,后来还以另有他约为由,缺席颁奖礼。
我后来找到了答案。83岁的Dylan在2024年12月,电影于美国开画前,通过社媒发文,对电影及“甜茶”Chalamet表示认可。
Dylan写道:“有一部关于我的电影即将上映,取名‘A Complete Unknown’(多棒的片名!)。Timothée Chalamet担任主演。Timmy(他对甜茶的昵称)是一位出色演员,所以我相信他绝对能有说服力地扮演我。或年轻的我。或另一个我。电影改编自Elijah Wald写的‘Dylan Goes Electric’,这是2015年出版的书。它精彩地重述60年代初,导致纽波特民谣音乐节彻底失败的事件。看完电影看看这本书。”
男主角花五年练吉他唱功
我不是Dylan的铁粉,对这位美国民谣兼摇滚巨擘一知半解。在我的认知里,他是以歌代话的反骨音乐人,桀骜不驯。除非有话想说,否则宁可保持沉默,这一点他一视同仁。尽管看完电影仍对这位巨星存有很多问号,但觉得这部入围奥斯卡最佳电影的传记片,好看又好听。
本以为Chalamet的精致脸蛋与Dylan的摇滚精神格格不入,但他的变身加上音乐的烘托,令人信服。电影为叙事稍改时间点,但大致上写实地重现Dylan和音乐交会与交锋的历史性时刻和名场面。
29岁的Chalamet凭此片成为美国演员工会奖(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最年轻影帝,提高了他在来临奥斯卡称帝的呼声。他花五年勤练吉他、口琴和唱功,片中逾40首Dylan名曲都是他在拍摄时现场演唱。他除了参考和模仿本尊略带鼻音的嗓门,还融入自我诠释,似Dylan在青涩时期的嗓音,也流露本尊自由不羁的特质。
Monica Barbaro(莫妮卡巴巴罗)扮演和Dylan惺惺相惜的民谣歌手Joan Baez(琼贝兹),一样下足功夫,现场演唱收音。两位主角通过歌声这个无形道具堆叠情感张力,优美地让不好说的尽在不言中。
或许有人要唱反调,嫌电影对这位摇滚诗人的着墨太表面,没有深挖他的内心。抑或觉得薄弱的剧情,把“民谣教父”的高尚情操简化成一脚踏两船的滥情。
极力保护初恋
Fanning饰演Dylan成名前交往的女友Sylvie Russo(西尔维罗素)。有两场她在音乐节看着台上表演的Dylan,渐渐认清两人合得来但不合拍的内心戏,没有对白,她只靠眼神和脸部表情“说话”,精准到位地表达感情断了弦的惆怅,我的心揪了两下。
这个角色根据Dylan的女友Suze Rotolo撰写。Chalamet说:“这是Bob到今天仍强烈保护的初恋。他在读剧本时,唯一的要求就是改掉她的名字。”
这号人物在片中对Dylan说:“我发现我不认识你。”连他最爱的人都走不进他的心,何况是与他不相关的你我。
电影的英语片名“A Complete Unknown”出自Dylan在1965年创作的名曲“Like A Rolling Stone”歌词,华语可译为“无名小卒”或“完全未知”,分别呼应电影聚焦这位音乐巨人起步的故事,以及孕育他音乐才华的动荡时代。
Dylan的美名很多,如民谣教父、摇滚天王、音乐传奇等。回看他对这部电影的发文,我猜最让他舒服的标签,应该是“A Complete Unknown”——一个你完全猜不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