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正好
U频道,每逢周三晚上9.00
也可在mewatch观看
“死亡后我乘坐一列火车,经过一个很暗很长的隧道。火车到尾端的时候光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过后就是一片花海。”这是医疗社工郑嘉森想象中的死亡,你有想过死亡的样子吗?
本地制作公司3角60度的资讯节目《余生正好》从社工、家属和临终病患的角度看待死亡、恐惧、悲伤和释怀。六集节目中记录了慈怀护理者和临终病患接触死亡的旅程,看他们如何面对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当生命无情地倒数中,病患和家属面对死亡带来的恐惧、不安甚至愤怒,守护者如何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在最后的时光好好告别。
第一集中,48岁的癌末病患朱月虹在慈怀医疗社工沈慧珊的协助下,为自己举办生前丧礼。在生命走向终点之际,她选择和好友们说说心里话,回忆美好的相处时光。
另一边厢,医疗社工郑嘉森打算为96岁的Kamala女士完成小小的心愿,在所剩不多的日子,走出家门感受阳光,可惜这个心愿最终无法实现。节目通过社工和病患的视角让观众了解怎么为死亡做准备,如何不留下遗憾。
呵护天使让病患体面离开
当医生估计病患可能在七到14天内离世,一群“呵护天使”便会出动,为临终病人进行最后的梳理,而往往义工和病患的初次相遇,可能就是最后一次的接触。60岁的“呵护天使”义工李润馨,因为当初对突然得重病的85岁母亲束手无措,怀抱着同理心投入义工行列,希望给无助的家属实质的支持和关怀。为了帮助临终病患和家属,她克服了对血的恐惧,在助人的过程中还发现自己渐渐有了转变,和女儿的感情也更好了。
最新播出的第三集则介绍灵理心灵辅导师李春英,看她如何帮助病患和家属,在仅剩的日子中,与至亲好好沟通与和解。患有罕见肌肉萎缩症的19岁青年Danial和49岁的癌末病患Azhar在离别之前与家人分享深藏心底的话。李春英也协助病患和家人,把感悟记录在一本本的“生命之书”中,让他们留下生命的印记,也为家属带来心理上的慰藉。
用音乐和美术抚慰心灵
在接下来的集数中,节目将带出音乐治疗师蔡惠卉、物理治疗师陈伟贤、美术治疗师杜明娟和临终护理护士黄舒霖的故事。
蔡惠卉每天奔走于各个病房为病患弹唱,用歌声抚慰心灵,为他们带来一丝平静。陈伟贤协助病患投入日常生活,杜明娟则通过画笔,让无法言语的特需患者勾勒出内心的色彩,完成属于自己的完结篇。黄舒霖在日间慈怀中心不会穿上护士制服,偶尔还会在中心的小酒吧为病患调制鸡尾酒。除了改变人们对临终护理的刻板印象,她和团队也希望帮助病友重拾对生命的热忱。
《余生正好》每集的节目开始都有这么一句话:“当生命在倒数,最后的时光,我们好好告别。”生命可能戛然而止,没人知道自己的人生列车何时到站,是否该在死亡到来前,好好说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