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乐团百合花的音乐和成员一样,都鲜明极具特色。
百合花2月中来新加坡参与华艺节演出,演出前在报业中心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成员们辨识度高,“三人三色”,男主唱林奕硕戴着眼镜留着一头柔顺长发,女鼓手陈奕欣一头蓬松短鬈发,中短发的贝斯手林威佐则戴着口罩。
成立于2014年的百合花迄今为止发行了三张台语专辑。曲风多变,有摇滚、蓝调、巴萨诺瓦、重金属、雷鬼、迪斯科、放克等之外,还融入了戏曲唱腔,传统乐器北管、南管、月琴等元素。2021年,他们的第二张专辑《不是路》,获颁第33届金曲奖“最佳台语专辑奖”。
从冷门时段开始演出
乐团作品绝大部分由主唱奕硕包办词曲。聊及为什么会想用台语进行创作,他说:“我作为写词人,如果会的话语就只有课本里面的东西,或是很流行的用语,我觉得招数没有那么多。那有什么是别的地区的人不会的?可能就是方言。语言是个很有趣的事,用被使用很久的语言来写词,很好玩。”
奕硕忆述,2011年开始创作时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在社会上发展的事业。但随着作品的累积,他把创作上载至YouTube和独立音乐发表平台“Streetvoice”(街声)。作品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还陆续得了政大金旋奖和金音创作奖。
在得了一些奖项之后,乐团接到一些展演空间的邀请,让他们在冷门时段如星期三晚上和别的团体“拼团”表演。威佐记得当时的演出费才1000多台币(约40新元),三名成员平分下来一人只拿了300多台币(约12新元)。
除了钱少,轮到他们表演时,还有大批听众离开,舞台前呈现一个的空洞。演出酬劳不高加上乏人问津,当时会不会觉得受伤?奕硕回答:“就觉得好笑而已,我们本来就觉得没什么人听,不太在意。后来才知道前面是教会乐团,我们放(的音乐是)道教的乐器,哈哈!”
“世界远比想的宽容”
一直到2019年,奕硕在乐团“打倒三明治”主唱王欣茹的介绍下,把过去的创作集结成册,向台湾文化部申请补助,这才有了后来的第一张专辑《烧金蕉》。奕硕说:“我一开始会创作,是因为我听到的音乐我都不喜欢,我想要做我喜欢的音乐。负责评审补助案子的其实都是些业界人士。他们会觉得我们的音乐不错,让我发现这世界远比我想的还要宽容。”
玩乐团大不易,再加上百合花唱的是较为小众的台语歌曲。问去年刚发行第三张专辑《万事美妙》的三人有没有想过要放弃?威佐马上回答:“不会啊,这件事也没什么成本。”奕硕闻言自问自答:“可是放弃之后我要干些什么?就好像金融大亨,我不可能做他会做的事,他也做不了我现在在做的事。”
听完队友的回答,奕欣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总结三人坚持做音乐的想法:“不喜欢慢跑的人,就算买了一双很帅的慢跑鞋和装备,他还是不会去跑;但喜欢跑的人,就算穿拖鞋他也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