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七情攻心、拍案骂世的探险幻想之旅。
如果要简短地描述韩国制片人奉俊昊的新作《米奇17号》(Mickey 17),大概能这么说吧。
这部科幻黑色喜剧片充满了叫人不忍卒睹的惨状以及令人发指的荒唐,最终以震天价响的宣泄和爆炸疏而解之,大快人心。
烂命一条贱如泥
Robert Pattinson(罗勃派狄森)所饰演的主角米奇只是个普通人,为了逃避凶残的债主而加入星际拓荒集团,投身遥远的冰雪星球。问题是:走投无路的他此行签约当了所谓的“消耗工”(Expendable),命终之后都能靠特殊的复制技术再把自己“打印”出来,继续干活。
于是,在漫长的航行与拓荒过程中,大家基本上都没把米奇的生死和感受当一回事,一再让他犯险身亡,物尽其用。可怜米奇辗辗转转,连续被“打印”了十多次,凄凄惨惨地死到麻木,整个过程颇有喜感而又叫人心寒,完全凸显了小人物命贱如泥的可悲。到了米奇17号,一次意外中大难不死导致阴差阳错,基地“打印”出米奇18号,使得他犯了“一个人不得有复数存在”的大忌,结果一连串的趣事、冲突与不幸接踵而来……
我们不难于本片看出“阶级剥削”、“劣质资本主义之邪恶”等主题。但我们更不可忽略:此中“邪恶”的根源其实在于素质低下的人在掌权,不仅滥用权力,还营造了将“扭曲”视如“平常”的不良环境与群体氛围。被Mark Ruffalo(马克卢法罗;大家还记得《复仇者联盟》的绿巨人浩克吧!)演活的拓荒殖民集团总司令马歇尔,为人虚伪浮夸,冷血自高,爱搞形象搞门面,一步步把整个外星殖民行动推向毁灭性的结局,无疑是个可厌可恶的领导人。
片中到最后幕后始终有个至高的“委员会”,让保有良心的下属可以告发专制妄为者,提供了改善现状、拨乱反正的可能性。然而,在现实世界,如此有效的纠错机制很多时候只是所谓“民众美好的愿望”——这才是隐藏在米奇的悲剧背后,不可言说而更大更深切的悲剧。
直向特朗普吐气
本片的批判性并不停留在泛指的层面,而是有明显确指的对象。无可否认,马歇尔这个反派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投射着当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影子。我们看两者重叠的行事作风、语言风格、险遭暗杀,乃至于其狂热支持者的红色帽子,还有与宗教势力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可将本片视为对特朗普时代的大声痛斥,甚至是有如鲁迅的《呐喊》,在向正身受其害的民众呼喊:“你可以更愤怒!”
米奇17号个性太软弱,过于逆来顺受,米奇18号则确实更愤怒,采取了偏激的行动。这两个人物样貌相同而各自鲜明,有赖于罗勃派狄森非常了不起的演技。其他人物如Naomi Ackie(娜奥米阿基)所饰演的米奇的情人,在剧情的高潮处对马歇尔撕心怒骂,更是释放了绝对令人动容的强大能量,俨然就当今时代在在可见的倒行逆施哗啦哗啦地吐了一大口乌气。厉害!
复数存在的可能性
有评论者指出:在太空任务中反复复制人体而引发事故的母题,早见于Duncan Jones(邓肯琼斯)2009年执导的科幻电影《月球》(Moon)。《月球》由此传达的是比较单纯的恐怖和阴谋感,终究跟《米奇17号》的调子不同。复制出两个“我”,也可以是既非正面,亦非负面的事,容许轻松的接受,我们看2000年的动作片《第六日》(The 6th Day)就知道。
比较感动我的,是日本漫画系列《铳梦Last Order》把“两个我”这样一个哲学谜题转化成将自我命运完满化的契机。这一转极具正面意义,让一个“我”可以去忘记恶业,过幸福的生活,另一个“我”则继续上路还债,解决过往遗留下来的恩怨情仇。重点是要在心理上把“我”的定义扩大,两者兼容。
显然,个体的复数存在能带来什么样的戏剧性,在《米奇17号》之后尚有开发的空间。我可是很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