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惹之翡翠山
Emerald Hill - The Little Nyonya Story
星期一至五晚上9时,8频道播出
也可在Netflix观看
新传媒为2025年新加坡剧《小娘惹之翡翠山》(以下简称《翡翠山》)的宣传放了不少心思。戏未播,先采用人海战术,安排一众演员到土生文化馆出席发布会,到星耀樟宜和邻里跟民众搏感情;戏播出后,派出穿上卡峇雅的“素人娘惹团队”拿着戏剧海报搭地铁,在牛车水、乌节路等地趴趴走吸睛。这部重头剧的宣传预算看来不少,久违地如此劳师动众,展现新传媒势在必得的心。顺带一提,每部戏都蕴含台前幕后的心血,可别忘了给较小的制作更多的造势机会和创意宣传。
在串流平台看《翡翠山》时,想起2008年看《小娘惹》的年代。当时还得守在电视机前看戏,现在可一连追数集,没有广告打断,可随时暂停忙别的事,可“赶进度”倍速观看。最喜欢串流平台上一目了然的“新加坡当日收视”榜,无须等电视台提供排行,就可马上知道其他人在看什么戏。
《翡翠山》一度登上Netflix新加坡收视第一名,为此觉得新奇也欣慰。新奇在于,上榜的往往是韩剧或西洋剧,偶尔有陆剧和台剧,不曾见本地剧登顶;欣慰的是,知道新加坡观众在看自家的戏,相信演员们也备受鼓舞。《翡翠山》目前只在Netflix东南亚区播放,上周查了这些地区的收视排行,韩国佳作《苦尽柑来遇见你》几乎在各地夺冠,唯独在新加坡被《翡翠山》阻挡“满贯”。
两阿姐为角色牺牲
随着串流平台的上线速度,看了13集。前六集故事集中在“张家”长辈的人物关系,子孙辈则还是小孩,剧情以命案、绑架、流产等戏剧化内容,铺陈张家大小的敌对关系。表现最亮眼的是刘子绚,她把“大当家”诠释得恰如其分,且不失娘惹的柔情面。其“丈夫”修杰楷的角色显得平淡,不过,这对夫妻的融洽关系是剧情的温馨缓解。也喜欢“大少奶奶”吴俐璇的内心戏,感受到她迟早会把满腹苦水酿成“黑水”。
郑惠玉刻画郁郁寡欢的“太后”,也就是张家年纪最大的人物。女星忌讳演老角,因为一旦开始就容易被绑定。相信阿姐挣扎过,最终放下包袱演出的决定是可敬的。这座“翡翠山”有她坐镇才完整。另一牺牲颇大的是陈莉萍。她演落魄娘惹,睡街边、躲债主,总是脏兮兮,她和大小“心娘”的母女戏让我乐在其中。“太后的妈姐”曾诗梅因表演功底,在几个妈姐角色中更胜一筹。
黄晶玲悲惨角色有待观察
七至13集,小孩长大了,刘怡伶、黄暄婷、黄晶玲、邓伟德、张哲通、张奕恺等正式入场。目前戏份最多的是刘怡伶,她演的“心娘”像“带脑子的还珠格格小燕子”,有情有义有小聪明,相当讨喜;黄暄婷诠释的“安娜”诡计多端,让我一见就生厌,可算成功;黄晶玲的悲惨角色出镜率还不高,现阶段无法公平比对三年轻女主的表现。
剧情将新加坡历史、传统美德、家庭观、女性崛起的内容穿插得不错。全剧30集,目前将近过半,依然处在“暗潮汹涌”阶段,希望接下来几集能迎来高潮,让张家的“大人”正式开火,年轻人的三角或四角关系白热化,不然就拖泥带水了。
见“月娘”如见希望
欧萱相隔16年再演“月娘”。月娘的出现为我带来温暖,像是再见到一个老朋友,你知道她走过风雨,现在过得很好,你会很替她开心,同时觉得人间还是充满希望的。
最近在办公室跟几位同事聊《翡翠山》。上周,非娱乐组男同事跟我讨论“张家”老爷吃汤圆哽死的情节,他说很夸张,说到边笑边飙泪;跟娱乐组同事讨论洒狗血的剧情和不合常理的剧情,一起回想从前的《小娘惹》是不是也那么狗血(想了想,好像也是);许久没看本地剧的老友发来短信说,轻轻松松在Netflix追了五集,“不难看会继续看”;一回到家,母亲跟我反映,看到《联合早报》娱乐版热线栏目《我要大声说》有观众批评姚懿珊和陈罗密欧的“奸人”演技浮夸,但她觉得两人有必要那么“奸”。
各花入各眼。喜欢的,不喜欢的,想撒花或吐槽都好,一部戏,有“声音”才好,最怕是无人问津。《翡翠山》有人讨论,胜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