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深主持人凌峰在1987年成为首名文化先锋,进驻中国大陆主持并制作的电视节目《八千里路云和月》,前后300余集共播出六年,当中有大量珍贵的人物、风光与音乐的珍贵史料。现在,这批片库在寻找永久落脚处,他想探询新加坡可有热爱文化的大企业家有意设馆保留史料。
80岁的凌峰去年第二度中风,奇迹般捡回性命,6月20日晚与台湾金钟奖主持人陈凯伦,一起受邀到新加坡为朋友做无酬演出,他开金口献唱,功力犹存。21日,45年未与他相见的好友陈明利,招待凌峰夫妇以及演出主办人李香莹,到本地艺人关雪儿的鱼头炉店吃午餐,《联合早报》记者也应邀出席。
凌峰一见记者,主动握手,且握得很紧,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记者,说:“你跟我拍的照片,放在门口可以辟邪,但如果放在床头,避孕我可不负责。”
第一次见面,凌峰便给记者说冷笑话打破隔阂,仿佛他的血液里就流动着幽默感,可以想象这位综艺主持大哥在80年代巅峰时期的风采与口才。接下来,他每说三两句话,就夹杂一句玩笑;他盯着你看时,头脑仿佛就在想梗,思路清晰得很,性格尤其乐天。尽管他有时会重复同样的笑话,但是想到他去年才从死神手上脱险,可说是已经恢复得非常好。这要多亏他来自中国大陆、比他小31岁的第三任太太阿荳的细心照顾。
作风低调,谢绝拍照的阿荳重提去年在日本东京旅游时,凌峰突然脑出血,医生估计最坏的结果是救醒后也得半身不遂,幸好遇到一位名医,最后成功将凌峰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尽管如此,凌峰一度也不太能认人,跟记者眼前所见说话有条理、带幽默判若两人。
吴奇隆“重走八千里路云和月”
阿荳透露这两年,人在大陆发展的吴奇隆一直和凌峰商讨重拍《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计划。台湾在1987年解严后,人民可以到对岸探亲,眼光远大的凌峰放下台湾事业巅峰的工作,毅然飞到大陆制播每集一小时的《八》。这也是台湾第一个独立制片人介绍大陆人文历史、风土民情的电视节目,从此撞开了当年两岸尚未解开的冰封,也奠定了凌峰在影视史上的地位。
吴奇隆近年有意重启这个节目,凌峰病重无意间加速推进这个计划。吴奇隆了解事不宜迟,赶紧派人到东京和病床上的凌峰签约,购下节目的素材使用费。据知他的《隆行天下——重走八千里路云和月》已经开拍了。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素材有多珍贵?阿荳说,节目访问到许多历史名人,当中许多如今已作古,例如张学良、刘海粟、李可染等等,还有诸如名人家属如老舍儿子、沈从文妻子等的珍贵影像都在节目中,有些甚至还是孤本。
当年小虎队成员——吴奇隆、苏有朋和陈志朋,就是在凌峰的带领下首次前进大陆,且三人遍布各地的足迹都在节目画面里,这回吴奇隆重走“八千里路云和月”,更凸显了传承的意义。凌峰认为“成功不必在我”,也欣赏吴奇隆有理想有情怀,“他有雄心,我们要支持。”
为什么新加坡适合设馆?
阿荳说,凌峰所握有的这些珍贵史料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永久落脚处,如能建馆展示,可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她认为,目前台湾民进党政府一直在去中国化,所以台湾并不适合,中国大陆方面可以考虑的地点则有上海、北京、福建、山东等。但她和凌峰都觉得新加坡作为一个中立地区,也是很适合的,毕竟《八千里路云和月》节目档案里,不止是有大陆的名人,也有台湾的名人,例如余光中、郑愁予等。因此他们希望报道曝光后,能引起热爱文化的新加坡大企业家,考虑为这批史料设馆。
从片库的落脚,阿荳谈到凌峰重情重义的个性,无意间提到他和同样定居大陆的侯德健的交情。侯德健是知名台湾音乐人,代表作有《龙的传人》《捉泥鳅》《酒干倘卖无》等,后来移居大陆发展,却被牵扯进六四事件,被封杀至今。
凌峰说,两人相交多年,在侯德健最不好的时候自己对他最好,因为敬重他是讲真话的音乐人,且性格可爱,甚至曾经给他经济上的帮助。阿荳说,侯德健后来成功转做科技,经济上了轨道,已经不需要资助了。
如果珍藏片库能在新加坡找到家,凌峰会很开心。来本地登台、主持、游玩无数次的他形容新加坡,说:“这是我的娘家,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