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热歌,红红火火,本地著名填词人小寒日前就在《新明日报》的专栏《小寒酸》,以“热歌”为题,针对“热歌”近年爆款,对音乐产业的未来感到担忧。
小寒说,她3月份去了一趟北京,拜见几家唱片公司和音乐制作团队,对当下的中文歌坛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感慨。她发现在这个抖音年代里,听众们追求的,不再是词曲、制作和演唱优良的作品,而是一个几天下来她不断听到的一个词汇——“热歌”。
所谓的“热歌”就是热门歌曲的意思,像以前的《老鼠爱大米》《学猫叫》《野狼Disco》《我们不一样》《小苹果》,和近年的《跳楼机》等。
小寒认为热歌无法带红演唱的歌手,创作这些热歌的词曲作者,往往都不精益求精,而是求快、求多。她就听过有些作者一天内能写三至10首歌,最后连自己写什么都记不住。
针对“热歌”现象,本地音乐人又怎么看?
大家喜欢都是好歌
这些年来,“热歌”爆款,黎沸挥认为跟短视频的崛起是一样的,看看短视频的内容和疯传,就不难想象热歌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轰炸。林倛玉认为热歌是一个流行音乐进化的过程,也是歌,只要是大家喜欢的歌,都是好歌。“热歌只是一个称号,就是能够很快让大家都喜欢上的旋律和很快让大家引起共鸣的词而已。”
对于热歌近年广受欢迎,许环良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一个“平台方”算法,科技暂时领先,所造成的产业现象。
他解释:“算法,知道人性的弱点:仇恨、恐惧和欲望,这三样东西可以带动‘高流量’。高流量等于平台在资本市场的价值。”
实际上,热歌也不完全是新歌,像陈佳明说有些热歌榜上,其实还蛮多翻唱经典的作品。
“由于这些经典经过重新编曲,换人唱,就会吸引人注意,成功的话,就会有新鲜感。”
不过,黎沸挥说,这些热歌一般旋律都很接近,和弦千篇一律,有时候还分不清哪首是哪首。
和“传统”歌曲有何差别
提及热歌和“传统”流行歌曲的差别,黎沸挥认为传统流行歌曲一般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歌词都很有画面感,旋律配合歌词都会有一定的特色。“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创作人的曲风和特色,变化比较多。”
许环良则认为热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林倛玉认同,他说热歌和传统流行歌曲都是歌。“时代会一直在变,以前的传统其实也是以前的‘热歌’,就如我所说的,只是一个称号。歌曲只要能引起大众的共鸣,你怎么能说不是一首好歌呢?”
陈佳明也和林倛玉持相同的看法,他说:“整体上我并不觉得有太大分别,我意思是说:传统歌曲那块,其中也有不及格的作品,而热歌中也不乏感人(就算只维持一阵子)的歌。”
热歌是艰辛挑战 更忧AI带动迅速
热歌成了一股潮流的趋势,有者认为这将对“传统”音乐人是个威胁,林倛玉不以为然,他说音乐人要从中学习,自我进步,跟上时代,但也不要忘记初衷。“顺其自然。写自己该写的,时代和听众口味永远会在变,但好歌就是好歌,不管怎么变,我深信,总会有会欣赏的听众的。”
许环良也说,面对这股趋势,认真学习,尤其是对音乐的理解,要更深层一点,不能太表面。
陈佳明认为热歌的存在也“不过是”多了份蛮艰辛挑战,他和黎沸挥一样,认为传统音乐人应该正视AI出现的新局面。
黎沸挥语重心长地说:“因为AI的出现更是间接的带动热歌的迅速蔓延,速度之快令人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