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梦爱三部曲:梦
Dreams(Sex, Love)(R21)
娱乐性★★★/艺术性★★★★

故事:

17岁的尤汉娜(Ella Øverbye艾拉欧弗比饰)深深爱上她的法语女老师乔安娜(Selome Emnetu莎洛梅艾奈图饰),为捕捉这段初恋心动的瞬间,她将自己的经历真实赤裸地书写记录起来,让母亲与外婆陷入紧张及震惊。但两个年长女人又对尤汉娜的文学造诣感到钦佩,并开始反思自己的爱情、快乐和人生错过的机会。这段恋情也在祖孙三代之间产生了令人玩味的碰撞。有趣的是,是作家也是诗人的外婆,对孙女的天赋感到自豪与不安的同时,竟灵机一动要将之付梓成书。这些私密的文字和心事是否应该被公开呢?

《性梦爱三部曲:梦》将梦、文学和少女成长记,以纯熟的手法无缝交织成优美诗意的影像。(Anticipate Pictures提供)
《性梦爱三部曲:梦》将梦、文学和少女成长记,以纯熟的手法无缝交织成优美诗意的影像。(Anticipate Pictures提供)

影评:

谁没有做梦。

你们的梦,是什么样的?有颜色吗?看得清楚还是一片模糊?出现什么人或景物?是一气呵成有起承转合,还是断续碎片?梦醒后,你对梦境记得多少?

这部堪称清流的电影,拿下今年第75届柏林影展主竞赛单元最高荣誉金熊奖。除了电影厉害,我也要给柏林影展鼓掌。19部入围佳作当中不乏“得奖类作品”,如纪实并与政治挂钩的“大格局大主题”电影,但这次最大奖却颁给了这部看似小品的文学电影,非常有guts。

这部电影终止了柏林影展连续两年纪录片摘金的纪录,也是挪威电影首次获得金熊奖,更是北欧电影阔别57年再次于柏林折桂。

受“蓝白红三部曲”启发

在惨烈无望的混沌现实世界中,梦,反而成了珍贵的救济品。

影片是导演Dag Johan Haugerud(豪格鲁德)继《性梦爱三部曲:性》(Sex)和《性梦爱三部曲:爱》(Love)之后,“性爱梦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启发自波兰大导Krzysztof Kieslowski(奇士洛夫斯基)的经典“蓝白红三部曲”。三部影片从三个不同角度探讨相同主题,叙事各异。

我也怀疑戏中少女与女老师名字如此相似,难不成又是导演向奇老另一部名作《两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的间接致敬。

片中17岁女主角在把自己的回忆幻化成潜意识后衍生的梦,通过文字写成心情自传。梦,只能在朦胧之中解读,印刷结集成热销文学后,梦的魔幻仿佛瞬间破灭。

但所谓的真相,经过文字的书写,却也生化出那么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是片中性觉醒少女的幻想或浪漫的美化;是妈妈与外婆看小说后各自从自身经验与生活中得出的脑补;亦是女老师欲说还休的弦外之音;更别说是千千万万读者看完小说后的情感共鸣与投射。读者、作者、作品之间的关系,是独立也是共生。

这便是所谓的创作“契约论”(contractarianism),即读者或观众有自由选择相信与否。大家在观赏这部关于私密关系的电影时,会惊叹全片完全没有裸露或性爱场面,但人物之间却蕴含无比的性张力与关系角力。在梦的影响下,爱就像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拼图游戏,一直在接近(试图还原的真相),却永远无法达成(看到的真相原貌)。

影片中刻画的母女关系尤为真实细腻。(取自The Projector网页)
影片中刻画的母女关系尤为真实细腻。(取自The Projector网页)

把初恋拍得优雅迷人

我们不会知道,日记/小说中书写的究竟是尤汉娜欲望导向下所建造的老师情人,亦或只是一个文学角色。

这是我看过手法最高超自然,将层叠的梦境和书写的虚实无缝交替,衔接得那么完美丝滑的电影。它成功地将爱与梦的边界与隔阂彻底消除。用“读”电影旁述的方式,叙述心事恍若梦呓,建立一种疑幻似真的朦胧感,(如果你给点耐性的话)这部电影将带给你独特微妙的观影体验。

或许大家曾有过记录梦的经历,在醒来之后,雾蒙蒙的梦总是消散得很快,只记住些梗概,细节却已遗忘。之后再提笔叙述,已经是在清醒理智情况下对这团迷雾的填充,以补足那些遗漏。

少女的爱恋当下刻骨铭心,外婆的梦却离开好远。电影里的梦与爱与回忆与小说,像女老师和少女、妈妈、外婆手里的毛线针,交织牵引成一页页惊心动魄又美丽动人的诗篇。

电影把初恋的心动拍得如此细腻深刻,优雅迷人。那么珍而重之又那么轻于鸿毛的电影,余韵细长,电影院开灯了散场了人走光了,我还伫留位子上,低头闭目嘴角不禁一撇莞尔,回神梦里不知身是客。(挪威语对白,附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