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红星大奖”有一个“最佳气氛奖”,绝对要颁给周润发。你可能不记得每一位“十大”得奖者,但绝对记得发哥因为听到“碧玉的偶像是刘德华”而瞬间翻白眼,把奖座从得奖人陈碧玉手中“收回去”。很多人为那些因超时而被“静音”的得奖艺人叫屈,但我猜没人会怪发哥在台上临时召集30年前他颁奖却没合照的艺人上台合影。如此松弛有度的发哥自然地营造了一波波惊喜,对我来说是当晚最大看点。红星不必多,一个发哥就足够!—— 赖婉丽

台湾广播人马世芳最近在脸书以“上台领奖,该不该感谢造型师”为题,分享了对谢辞的看法。他认为得奖人应该把握宝贵的几十秒,把最在乎的事情,最重要的体会说出来,一针见血地说:“落落长的感谢名单,留给个人社群账号吧。他们不会介意的。”我举双手赞成。每年的“红星大奖”都听到得奖艺人念出一大串对观众而言毫无意义的名字,我没有要抹杀经纪人、造型师、发型师、干爹干妈功劳的意思,但如此重要时刻,不是应该把握机会传递最重要的信息或心情吗?——李妙音

迈入而立之年的“红星大奖”,我有幸在后台媒体区见证。“超级红星”齐聚舞台上面对镜头一笑的时刻,我起了鸡皮疙瘩。搭配交响乐队演奏的“A Sky Full Of Stars”旋律以及他们过去领奖时的画面,颇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脑海涌现以前守在电视机前看节目的记忆。下一个30年,还会有这些“国民度”如此之高的艺人吗?我没有答案。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分众化的时代,要走进观众的心,渠道变多了,却也更难了。——曾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