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部英语科幻喜剧片《哇,有外星人!!!》(We Can Save The World!!!,简称《哇》),参加7月11日至27日于纽约举行的第23届纽约亚洲电影节(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简称NYAFF),成为100部参展作品,包括《破·地狱:加长版》《女儿的女儿》《爸爸》《看我今天怎么说》《摇篮凡世》等佳作当中,唯一获邀参展的新加坡作品。
《哇》是35岁本地导演郑在宏的处女长片,故事讲述公务员“莱恩”(“Ah Boy”叶荣耀饰)自觉困在一份毫无前途的工作中,一次他被上司要求寻回一个垃圾回收箱时,碰上外貌奇特的男子“朋”(马来西亚舞台剧演员张俊颖饰),对方声称是意外坠入地球的失忆外星人,两人自此卷入一场疯狂的追逐,试图寻找一个能毁灭世界的末日装置。
郑在宏和31岁制片人罗孔权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电影制作费为六位数,由于《哇》是主创团队的第一部长片,他们希望在创作内容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性,于是决定不向官方申请任何资助,并成功齐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友与商家投资者,出钱出力相挺。
为追逐电影梦裸辞
两人很感激对这部电影有信心的亲友和商家,郑在宏也坦言为筹集拍摄资源刷爆“人脉卡”。两人异口同声说:“我们很想拍一部真正反映我们这一代人心声与想法的电影。”
自义安理工学院大众传播系毕业后,郑在宏原本想当媒体记者,但发现自己其实最喜欢通过影像说故事,也拍过很多搞笑视频,深受亲友欢迎。于是他报读拉萨尔艺术学院电影系,自此走上拍片的道路。
郑在宏曾在广告公司担任撰稿员,也曾在网媒公司SGAG担任创意总监,作品包括很夯的网剧“Average Guys”,这让他萌生拍长片的念头,于是决定裸辞,专心拍好《哇》。
制片人罗孔权笑说,他原本在售卖摄影器材配件的公司打工,听到好友郑在宏的电影理念后,成功被说服,也决定辞职,和搭档一起勇敢逐梦,担任制片助对方一臂之力。另外两名监制包括陈嘉敏和李宜珈。
郑在宏说,《哇》以一个虚构的新加坡为故事背景,采用了一些电脑特效但不多。他希望影片能激发观众对岛国开展的天马行空想象力,他认为:“新加坡不是一个很无聊的地方,只要你愿意让你的想象力驰骋。”
坚持采用国人日常语言
两人对电影中的语言表达有着自己的坚持。郑在宏认为,新加坡电影应该使用新加坡人日常使用的英语,而不是生硬地模仿其他地区的口音。他说:“这里的一个特色就是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因此电影主要以本地人日常对话的语言表达,希望真实反映新加坡人的生活,增强观众观影时的代入感。
导演也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传递一个信息:“拯救世界并非要成就大事,而是要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你不一定需要一个大计划或惊天动地的大行动,你只须要帮助身边的人。“
因家庭环境练就搞笑本领
都说喜剧导演和演员,私下很多是严肃甚至多愁善感的人,郑在宏透露,幽默和抑郁有时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坦言自己小时候比较孤独,家庭生活也欠缺温暖,但这也许促使他成为一个善于察言观色并想积极逗乐他人的人。
郑在宏说:“我的家庭成员脾气都比较坏,哈哈,所以我总觉得自己得变成那个‘缓冲器’平衡整个场面。以前每次有什么家庭聚会,我都很自然地成为当中的‘小丑’,通过搞笑和制造笑料来缓解紧张的气氛。”
这些经历让他练就精准的喜剧节奏,擅长抓笑点。罗孔权补充道:“喜剧是一门学问,(郑)在宏确实是有喜剧天分,但他也孜孜不倦去看书研究资料。他擅于分析笑点,并能够重复制造喜剧效果,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他刻苦钻研。”
对本地电影充满信心
对于新加坡电影的未来,郑在宏和罗孔权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本地电影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讲述真正属于新加坡人的故事,也希望《哇》能够打破本地电影的固有模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
两人很欣赏本地喜剧导演和演员,如梁志强及李国煌等,佩服他们可以精准戳中观众笑穴,题材也深刻反映国人的生活。他们也大赞金马导演陈哲艺的作品如《爸妈不在家》,成功将新加坡电影带上国际舞台。陈子谦的《15》和唐永健的《吃风》,也都是两人很喜欢的本地电影。
郑在宏说:“我们觉得,其实在商业片和艺术片中间,仍有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填补。”
《哇,有外星人!!!》即将在本地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