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以监制身份全程参与的新作《他年她日》,既是导演龚兆平的长片处女作,也是部融合奇幻与爱情的新尝试。张艾嘉星期二(9月16日)接受本地视讯访问,一开口就直指核心:“这部电影的起点一定是从导演开始”。从故事诞生到演员挑选、现场统筹,张艾嘉悉心为影片把关每一个细节。

张艾嘉回忆,电影缘起于香港电影发展局的“薪火相传”计划,鼓励资深电影人扶植新导演,“龚兆平的作品很多年前就让我印象深刻,10年来他一直在幕后打磨,也当过我的副导演,这是让他正式执导的好机会。”

被问及故事灵感,她笑着爆料:“应该跟导演当时的失恋有关系。他那时候经历一段远距离恋情,没有结果,所以就在想:时间和距离,真的会影响爱情吗?”

龚兆平提出以“两个相近却因地理原因存在不同时区的地方”为背景,借此探问爱情与时间的关系。

张艾嘉补充,在写作后期她也加入自身思考:“我一直参与世界宣明会等公益活动,我觉得这部戏最后不仅是爱情片,更要谈爱如何影响一个人——爱情只是两个人,大爱是很多人。”

延伸阅读

因张艾嘉力荐 袁澧林被导演“监视”几个月
因张艾嘉力荐 袁澧林被导演“监视”几个月
台湾双小生新风采 许光汉重启战场 林柏宏破格突围
台湾双小生新风采 许光汉重启战场 林柏宏破格突围
张艾嘉(右)不否认自己是剧组的“定心神针”,左为剧里的演员之一、马来西亚演员陈泽耀。(取自网络)
张艾嘉(右)不否认自己是剧组的“定心神针”,左为剧里的演员之一、马来西亚演员陈泽耀。(取自网络)

赞袁澧林气质超越年代束缚

《他年她日》男女主角选择几乎一拍即合。张艾嘉早在与袁澧林合作《二十四味》时,便对这名年轻演员的清新质感十分欣赏:“她的气质很特别,能自然地诠释一个没有明确时代背景的角色。”

男主角许光汉则是导演强烈推荐。张艾嘉坦言起初并不熟悉他,但在了解之后深感认同:“他不是靠人气取胜,而是有一种纯真正气,没有城市的俗气。这样的特质让他可以化身一个不受年代束缚的角色。”

她赞赏两人合作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从初见的悸动到短暂相处时的矛盾与挣扎,都精准而真挚。“袁澧林在那个瞬间爱上男孩的表演非常打动我;许光汉也将角色的天真、勇气与犹豫表现得恰到好处。”张艾嘉说,团队从一开始就希望观众“看到的是角色,而不仅仅是许光汉本人”。

自认是剧组“定心神针”

作为监制,张艾嘉几乎天天待在片场。她不否认是“定心神针”,但笑言有时会为剧组带来压力:“当我看到一切平稳,就会离开,甚至回家煮饭,再带午餐给他们吃。”她解释,这部戏需要更紧密的协调,“我不希望现场有混乱或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所以希望每件事都处理得非常平稳。”

除了稳定军心,她也深度参与创作。面对导演“想要更多更好”的创意,她与特效公司多次商讨,在有限资金下保留关键的奇幻场景。她笑言:“钱和导演的欲望是我最大的挑战。”最终全片虽然在香港拍摄,却呈现出让许多业内人士都难以置信的奇幻空间。

张艾嘉在现场不仅是监制,更像是顾问与创作者的混合体。她时常被导演或演员询问剧本细节,必要时亲自解释或调整台词,“大家都没拍过这类型的华语片,甚至像把漫画书变成真人来演,所以每个人都在摸索。”

张艾嘉坦言,《他年她日》从筹备到拍摄都充满挑战:特效预算占去大半经费,许光汉仅能提供30天档期,剧组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量复杂场面。她不讳言:“如果多五天拍摄会更好,但我们还是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完美。”

对多年来在导演、演员、监制等几重身份间穿梭,张艾嘉轻描淡写,却流露出对创作的深厚热情。“每个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是痛苦的方式不同:有的是一个人的痛苦,有的是很多人一起承担的痛苦。但完成后,你依然会享受那个过程。”

演员导演下周出席本地首映礼

《他年她日》将于10月3日在本地上映。而许光汉、袁澧林与导演龚兆平及制作与艺术总监文念中,会一同出席9月25日(星期四)晚上9时,于怡丰城嘉华影院举行的《他年她日》首映礼,门票将于星期三(17日)下午3时起经GV售票管道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