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演员兼导演Robert Redford(罗拔烈福)9月16日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89岁。这名在演艺圈活跃了60多年的影人不断挑战自我,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靠才华”的人生轨迹。
不满足于文艺爱情片
Redford于1936年8月18日在加州圣塔莫妮卡(Santa Monica)出生,父亲是会计师,母亲在他年幼时便离世。青少年时期的他性格叛逆,曾因饮酒问题失去大学奖学金。后来Redford远赴欧洲游学,在巴黎学习绘画,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观。
Redford早年在纽约百老汇出演舞台剧。1962年,他首次出演电影长片《猎战》(War Hunt)。1969年,他与Paul Newman(保罗纽曼)合作的《龙虎双寇》(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使他一跃成为好莱坞一线男演员。他也凭借俊美外形、小麦肤色、一头金发和精湛演技,成为1970、80年代最红影星之一。
Redford在参演的文艺爱情片中留下了不少经典场面。比如《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中,他帮Meryl Streep(梅莉史翠普)洗发的过场画面;《往日情怀》(The Way We Were),他和Barbra Streisand(芭芭拉史翠珊)有缘无分的故事,留下许多惆怅;《不道德的交易》(Indecent Proposal)他豪洒百万美元,买下Demi Moore(狄美摩亚)陪伴一晚。
然而,Redford并不满足于一直饰演仅凭外貌取悦观众的角色。由于接演了太多文艺片,他希望能争取可以发挥演技的剧本。这种叛逆精神意外地让他在饰演那些与体制对抗的边缘人物时,迸发出火花。
除了1969年的西部经典《龙虎双寇》,1973年拿下7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的《骗中骗》(The Sting)也成为了他演艺生涯的代表作。
演而优则导 为独立片另辟天地
1980年,Redford演而优则导,第一次当导演《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就得到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的殊荣,让人再也无法轻视他隐藏在外表下的才华。
1984年,他成立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专门邀请独立制片来此发表他们的年度心血。日舞影展之后成为培育独立制片的摇篮,每年都有些看似小众、离经叛道、甚至难登大雅之堂的佳作从这里发光发热。这些片有机会被主流片商买下,经过包装后,在奥斯卡奖上绽放光芒。
比方《健听女孩》(Coda),就是先在日舞影展得到评审团大奖、观众票选奖和最佳整体演出奖后,被串流平台Apple TV+出钱买下,日后才又在奥斯卡夺下最佳影片奖。
Redford于2016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颁发。
2002年,他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2018年,他宣布电影《老人与枪》(The Old Man & the Gun)是他最后一个银幕角色。不过2019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才是他最后的银幕作品。
与Brad Pitt是“大银幕父子档”
Redford以导演、制片人之姿,提拔了许多后辈,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Brad Pitt(布莱德毕特)。1992年,Redford在执导的《大河恋》(A River Runs Through It) 中与Pitt第一次合作,这是他们师徒关系的开端。
这部电影也被认为是Pitt的成名之作。因为观众普遍认为Pitt是Redford年轻时的翻版,外界也认为Pitt是Redford的“接班人”。两人因长相非常相似,后来又出演了2001年的《谍战》(Spy Game),被很多影迷戏称为“大银幕父子”。
Redford曾在一次访问中提及Pitt:“他刚进来的时候,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他回忆说,“我当时心想,没错,就是他了。他一定会成功。”Redford强调,Pitt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英俊的外表,还特别指出他“特别、聪明、有才华、勤奋且谦逊”的品质。
Pitt也曾在1996年的一次采访中谈到与Redford的合作经历,“Redford让我们变得更好,他才是真正的明星。无论是他剪辑电影的方式,还是他讲述故事的手法,都把我们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