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在儒释道三教互相激烈攻讦的时代,有一个贬义名词被人用来描述修仙以求长生不死的人。那就是“守尸鬼”。
泰国恐怖片《生者陵墓守护爱》(Tomb Watcher)的故事,基本上是围绕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守尸鬼”。孤男寡女,必须一起守住一具女尸度过百日——不为什么,只因为那是获得丰厚遗产的先决条件。说两人是“鬼”并不为过;他们正是甘心与鬼朝夕共处的贪财鬼、薄情鬼,早已偏离人道。
出轨的丈夫“奇夫”,强悍的小三“小萝”,已死的正妻“兰彤”,加上乡野中的一栋大宅,故事能有多复杂?偏偏它的“简单”之中就有一些不必要的复杂。
戏肉在尾端的30%
无论如何,首先不得不指出的是:本片对音乐的选用大体上颇见用心,很能营造气氛,而镜头的取角和跳接也多有它的聪明之处。开场时镜头从玻璃棺内冉冉上升,进入奇夫和兰彤从初识到死别的回忆,配以缠绵激荡的音乐,就已充分表现了这两点。此后过去与现在时不时无缝连接而不至于乱套,香烟的画面跳接点香的物象类比之巧妙,还有奇夫和小萝夜里放唱片时短暂的轻快性感,无一不是好例子。由此可知,导演Vathanyu Ingkawiwat(瓦塔纽英卡维瓦)其实并不缺乏把电影拍好的手段。
然而,本片开头不久就出现无端端注视主角的路过巫师,以及随手抓起的一把猎枪,而我们马上就意识到落幕之前一定会用到这位巫师、这把猎枪。结果呢?果不其然。《生》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看到这样的模式,我们对《生》总该心里有数了。(好在巫师和猎枪在剧中最终都无甚作为,否则公式化指数会更高。)
弊中之弊尚不在此。这部所谓猛鬼片节奏实在太慢,太考验2020年代观众的耐性。前后一个半小时的片子,看了半小时才刚刚插入表皮角质层,戏“肉”仍然遥遥无踪影。好不容易多挨个半小时,厉鬼总算稍微热身了一下,略显“鬼”威。原来火花四溅全都集中在最后的半小时。欢迎爱煲汤的朋友们亲身慢煮,至少我是喝不了这样的酥骨羹。
被失控的创意带着走
奇夫和小萝本来就令人觉得面目可憎,一脸“横财即将到手”而不禁窃喜的德性,遗产的事从一开始就经常挂在嘴上。到底两人是不是爱钱多过爱对方(连小萝自己都一度正式提出这样的疑问),始终剪不断,理还乱。经过他们反复的哭喊和碰撞摩擦,观众一直也难以确定。
罢了,我们还可以勉强地说这是人性的复杂,当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可是,女鬼的混乱又是怎么一回事?厉鬼的表现方式(甚至视觉上的模样)过于变幻不定,显灵异象纷乱交集,而且动辄滑入过于随便发挥的梦境与幻觉。
在感觉上,这仿佛是制片人一眼瞄过跨越不同时代与文化的灵感来源(单单温子仁的影子就够明显了),把此生看到的一大撮好点子都尽情投入其中,以为多多益善。制片人没有引导故事让它把自己讲好,而是被脑中的一股急躁的创意带着走,绝不可取。失控列车能有多少可看性,不言自明。
除此之外,守尸要守100天,到底有谁在监督确认呢?怎样监督确认?剧中奇夫和小萝有一起出外游山玩水的时候,可见对于守尸的规定,钻条文漏洞来远离阴魂迫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乐于整天面对兰彤尸体的两人怎么会没想到这条出路呢?这些很实在的问题,片中终究疏于交代,构成了一定的逻辑缺失。
《生》最后的一点价值,或许在于它把香烟投射为相当负面的东西。吸烟是贯穿一大半剧情的母题元素,深刻地联系了死亡与两个女人之间绵延不绝的恶意。当然,如果说《生》至少可以拿来劝人戒烟,大概又太刻薄了吧,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