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杀了我试试看。(Don’t you dare kill me.)”母亲对女儿说。
日本导演早川千绘杀进2025年康城主竞赛的《雷诺阿》(Renoir),是一个和死亡紧紧挂钩的成长(Coming of Age)电影。电影以一场想象的死亡开场,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部影片。11岁的冲田富士(铃木唯饰)在1987年度过了一个令她难以忘怀的炎炎夏日:父亲的离去,母亲隐约的婚外情,转校的朋友,被催眠的寡妇邻居,交友电话中孤苦寂寞的灵魂,这些都刻在富士11岁的朦胧青春里,好像在催促着她快点长大。
电影中所表现的死亡不仅仅是肉身的消逝,还有在成长中被消磨掉的部分。最直观的死亡莫过于富士患癌父亲的死亡以及富士和朋友所观看的二战纪录片。死亡的视觉化对富士的成长经历带来最直观的冲击,世界好像铸了一角,她知道有些人生中的洞是单靠她一人难以弥补的。除了真实的死亡以外,电影里所展现的死亡是一种内在的死亡。
电影以富士所写的一篇标题为《我想当一个孤儿》(“I’d Like to be an Orphan”)的作文开场,文章里她把自己杀掉,大家都为了她的离去而哭泣。富士早熟的文学才能,似乎让她更早地偷窥到大人世界的一角。通过富士的视角,观众看到在日本经济泡沫发生前夕,人们的空虚和寂寞,而不是纸醉金迷的那一面。她看到了世界对大人施加的暴力和痛苦,但她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她无法改变大人的世界。《雷诺阿》是小孩与大人世界互相碰撞的碎片,富士捡起了它们,开始成长。
直观的死亡
富士的父亲因患上癌症,长年居于病房,富士时常去探望。父亲在过世之前,带着富士去看马赌马。父亲也在过世前花光所有积蓄,买了来自西方的癌症特效药。当然,被骗的父亲没等到痊愈的机会就离开了人世。父亲赌马没等来翻身的机会,在这场与死神的博弈中,输得一塌糊涂。观众没等来富士面对父亲死亡时的嚎啕大哭,当她和母亲在收拾病房的时候,观众才意识到父亲已经离世。父亲的死亡如一阵清风吹过,来去无痕,但在富士坚毅的外表下,父亲的死亡早就在她的生命里刻下一道深深的年轮。
其实导演可以在父亲的丧礼上大做文章,但却以更冷静的方式处理。观众只看到丧礼后发生的事情,比如收拾病房以及女孩和补习老师的对话。老师问她:如果有一天你能再见到爸爸,你会对他说什么?富士几经思索后回答:“好久不见!”富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成长:可能是相对无言,但仍保留了一份天真。
内在的死亡
“当有人去世时,我们会哭。我们究竟是为逝去的人哭,还是为自己哭?”富士在她的作文里写道。富士的文字为电影开了题,象征性的死亡似乎也在暗示天真的逝去。作文里的死亡对比着现实中父亲的死亡,在这个双重死亡的背后,富士引领着观众一同见证她的所见所闻,从她的视角看到了成人世界肮脏的一面。
寡妇邻居在丈夫死后才发现原来丈夫是个恋童癖;朋友的母亲多年来不断忍受着丈夫的出轨;富士透过电话交友结识的男大学生心怀不轨,所幸男生的母亲突然回家打断了这场未发生的侵害。富士看见的世界龌龊不堪,但是导演点到为止,没有过度渲染这些暴力。富士对于这些暴力所持的态度,与其说是冷静倒不如说她是没有办法通过完整的言语去表达她的感受和想法。电影里的克制不仅是一种选择,而是在通过一个小孩的视角来看大人们看不到的后脑勺。
暴力的不在场,不代表缺席。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曾像富士一样经历过某种无以名状的暴力。成长真正的暴力在于: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一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被改变的。《雷诺阿》让观众用最克制、最温柔的方式看见富士成长中的阵痛。观众通过她的视角,静默地看着她所看到的一切,跟着她完成一次成长必需的换血。
本片将于10月9日起在嘉华院线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