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情人》(French Lover)绝对自带流量,因为它有Omar Sy(奥玛赛)。奥玛赛凭借《怪盗罗苹》(Lupin)一举爆红。他身材高大、气势逼人,却又长着一张极具亲和力的脸庞。他既能演绎憨厚淳朴,也能展现狡黠机敏;既能逗趣搞笑,又能瞬间转向冷峻深沉,举手投足透着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笃定与自信。
影片以他为“法国情人”香水拍摄广告为开场,既呼应了片名,也巧妙地交代了角色的大明星身份。导演对镜头的掌控相当老练,再加上法式电影特有的轻快节奏,让人不禁对初执导筒的Nina Rives(妮娜里弗斯)充满期待。
浪漫套路“打法”安全
故事的展开极为顺滑:一位影坛巨星偶然闯入平凡女子(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个“漂亮的丑女”)的生活,两人从尴尬对立到渐生情愫,再经历媒体曝光与身份冲突,最终在公众与私密的双重注视中重新认爱。这套叙事模式自《真情》(Notting Hill,也译《诺丁山》)以来早已成为浪漫喜剧的黄金公式。《法国情人》只是将男女角色的地位对调,却没能复制《真情》情感冲突的合理与生动,因为它缺乏必要的情节支撑和情感铺陈。
在串流媒体主导的当下,浪漫喜剧因其轻投入与高吸引力的特性,成为各大平台乐此不疲的核心类型。平台根据大数据分析形成一整套的“安全打法”,像是《法国情人》中精心编排的巴黎夜景,片场意外,塞纳河畔漫步,以及首映礼上的媒体闪光灯,就可以跨越各种文化与语言壁垒,迅速引发多数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的流畅感与熟悉感,正是来自这种被算法精确建模的叙事机制。
串流平台的出品当然不乏佳作,然而本质上它们追求的仍是高效的流水线生产。经过市场验证的“浪漫套路”当然不能舍弃,于是,电影情节的乏善可陈就成为必然。只是可惜了本片中演员天生的魅力与新晋导演的清新。
反转情节不够狠心
其实,本片的情境设置原本可以极具张力:明星与普通人的巨大差异,媒体的窥视与话语权,女性在婚恋生活和公共舆论中的处境等等,都可能营造出尖锐冲突,从而提升影片面向的深度与广度。可惜这么多的可能性在片中都被蜻蜓点水般略过,甚至连激起的涟漪也被顺手抹平了。
影片男女主角的关系发展路线清晰得近乎刻板,并未对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进行挖掘与塑造:一个是光鲜世界中渴望真实的男人,一个是都市喧嚣中保有纯粹的女性,他们的对话与行动始终围绕这一设定展开,角色之间缺乏任何深刻的冲突。例如,双方的亲朋好友从未对这段非同寻常的关系造成任何阻力,他们的交往像是在真空环境中展开。还有,Sara Giraudeau(萨拉吉罗多)饰演的女主为何会对男主难以割舍,也缺乏足够铺垫,让人觉得不明所以。电影持续存在着一种难以察觉的失衡感。
该片在处理浪漫喜剧不可缺少的反转情节时,也显得不够“狠心”,只是简单轻飘地引入几个危机并迅速解决危机,“出现—激化—消解”的过程像是算法规划处的标准波形,将“平滑无褶皱”的问题暴露无遗。女主形象被设置得非常成熟,无论是被攻击、主动退场还是被复合,她都镇定得近乎超脱,仿佛是早已预知结局的先知。原本应该让人物展现情感创伤与自我挣扎的发挥段落,却被冷静/平静地一笔带过,人物失去了应有的温度与力度。要知道,萨拉吉罗多是获奖无数的演技派,奥玛赛的演技更不必说。如果去掉脸谱化情感表达对演员的束缚,他们应该能激荡出更多火花。
《法国情人》以魅力四射的奥玛赛,浪漫流淌的巴黎城,行云流水的叙事节奏包装出一场视觉与情感的飨宴。然而,故事深度的不足与人物塑造的单薄,让这一餐吃起来味同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