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手承桓以歌曲《我会等》《座位》等走红。他近日首次到新加坡演出,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享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承桓说,他的妈妈喜欢唱歌,他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音乐。中学时,他爱到KTV练歌,高中学习美声专业,大学则选择修读流行演唱专业。毕业后,他当过声乐老师和酒吧驻唱歌手,后来在同事的推介下,开始在唱片公司当demo(试唱带)歌手,由此打开歌手之路。
《我会等》这首歌是承桓受邀演唱的作品。他分享,创作人是在冬末、春暖花开之际写下这首歌,而歌词中的一句“我会等枯树生出芽,开出新的花”,让他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歌曲因此打动他。
歌曲2023年发布后,在网络迅速走红,承桓对此感到非常神奇和激动。他说:“从小唱歌便是我追求的梦想,也希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当我看到音乐平台上歌曲的收藏量数据不断增加,一天甚至达到几万时,我觉得很神奇。这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坚持有了成果,也坚定了我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信心。”
露脸后短视频点阅量暴增
走红后会不会压力更大?承桓坦言:“当然会。我觉得压力更多是来自内心,我会害怕如果下一首歌不红,热度下降了怎么办?那种从高峰突然跌到谷底的感觉,让我有点不安。”
但是他开始习惯并克制这种想法,“毕竟不可能每首歌都能爆红,都能火。像《我会等》那样的成功,其实很难复制。现在这个时代,音乐已经变成一种‘快消品’,每天上传到各大平台的歌曲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首。在这样强大的竞争压力下,我告诉自己要保持初心,专注做好音乐和内容,顺其自然就好,不去刻意追求爆红。”
承桓的唱歌短视频几乎都在车里录影,记者好奇是否有特别原因,他解释,刚开始录视频的时候是在工作室,只录了背影,因为流量不如预期,才决定露脸。“那时候我想,不如坐在车里试试看,于是就拍了一个视频。结果拍到第三个的时候,视频就突然爆了,点阅数字一下子飙到几万。”
认为AI作品不够精细
如今AI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音乐人在创作上是否也会受到威胁?承桓认为AI的发展虽然很有趣,不过现阶段不会有“抢饭碗”的现象。“人是有温度的嘛,AI毕竟也是人训练出来的,它靠收集大数据和算法生成内容。我也试过用AI作词作曲,把想法输入后发现,它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太片面了。”
不过他觉得AI目前可以在音乐方面起到辅助作用,“我对编曲有一些了解,但不算专业。朋友提过,AI在编曲方面其实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它能分析歌曲中的人声、音色等元素,并生成相应的效果。”但若要打磨成一个成品出单曲,他认为AI的精细度还是不够。
承桓虽然以温暖情歌走红,但接下来会尝试多元化的作品,在歌曲中融合中西元素,如戏腔、说唱和R&B等。他说:“大家可能对我的印象就是情歌、温暖系歌手,我想尝试更多元风格的歌曲,并一直在努力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