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湾演员王渝萱而言,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次历练:在新的剧情中投入与探索,便是一次次的滋养。她从旧角色中累积的感受,成为生命中的沉淀;而当褪去角色的外衣,这些情感依然留存在心底,在下一次需要的时候,转化为新的能量。

王渝萱曾在访问中透露,她过去介绍自己时,从未直接说“我是演员”。因此,当访纲上的第一个问题写着“现在的你会如何介绍自己”时,心里预想她或许会说:“我是演员王渝萱。”然而,她的回应却出乎意料:“我会说自己很无聊。”

这答案非常有趣。对她而言,“无聊”不是缺乏,而是一种状态。或许正因为自认“无聊”,她更容易在琐碎日常中被打动。“在生活的重复里,总能找到小小的惊喜。”这种“无聊”哲学,某种程度上也是她走演员路的注脚:在不断排演与拍摄的循环里,她学会等待、观察、感受,让表演与生活之间保持自然呼吸。

年仅26岁,王渝萱已有超过十年的表演资历。她与剧场的缘分,始于童年。母亲因工作常需加班,她便被带到剧场,安静地坐在观众席上。舞台上的光影,演员的能量,台词的节奏,逐渐在她心里种下某种执念。升上高中后,她选择戏剧班,开始接受系统性训练。那段时间,她第一次理解到表演并非只是模仿,而是透过身体、声音去建构人物。

后来,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剧场导演系,学习导演视角下的叙事结构与排练方法;之后转学到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系,让表演与影像结合,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与银幕位置。“我没有一开始就笃定要当演员。”她曾如此说,真正确认演员身份,是在过去五年间慢慢建立的体感。“那不是某一天突然想通,而是随着时间累积而来的。”

从崭露头角到奖项肯定

王渝萱:当我直视自己的脆弱,并且坦承对待自己时,我才能真正诚实地面对那些角色。(Jessy Tsai摄)
王渝萱:当我直视自己的脆弱,并且坦承对待自己时,我才能真正诚实地面对那些角色。(Jessy Tsai摄)

2019年,王渝萱凭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孔雀》首次入围金钟奖“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新进演员奖”。那部作品中,她诠释在家庭与自我认同之间挣扎的青春角色,细腻中带着锐利,让人记住了这个新名字。

真正让观众牢牢记住她的,是2021年的电影《该死的阿修罗》。她饰演的小太妹形象鲜明,游走在叛逆与脆弱之间,那种矛盾正是她最擅长捕捉的质地。凭借这部作品,她拿下“第58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隔年在“第24届台北电影奖”再度摘下最佳女配角。2023年,她在艺术电影《小蓝》中,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表演层次。片中大量留白与沉静,让她必须靠极度克制的方式来传达情绪。她因此获得台湾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演员”,并入围第25届台北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商业与艺术之间的自由切换,让她逐渐建立起稳定而鲜明的演员位置。

与角色双向成长

王渝萱习惯把生命经验注入人物,让角色自然长出属于自己的形状。她说:“每个角色都带给我许多。我们常常说创造角色,但对我来说,每个角色都有一部分的自己。我把生命经历共感于角色,让角色长出自己的样子。”在她看来,表演不是逃离,而是一种对话,透过角色与自我不断照映。

“拍完《孔雀》后,我试着与家庭和高中时期的自己和解;《台北过手无暝无日》让我对自己身为女性感到自由和骄傲。”在《该死的阿修罗》中,她看到年轻人身处社会边缘的孤立感,也因此学会不再用上帝视角去诉说正义。“在《小蓝》里,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若即若离的孤寂。”

与许多演员不同,王渝萱并不避讳“脆弱”。她甚至认为,这是演员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当我直视自己的脆弱,并且坦承对待自己时,我才能真正诚实地面对那些角色。这些经验也让我同理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更能理解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人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

在她看来,掩饰和抗拒只会让表演停留在表面,唯有承认恐惧与不安,角色才可能带着血肉出现。这种心态,也让她在挑战中表现出一种既大胆又克制的特质。拍摄《孔雀》时,她尝试了吃蟋蟀、吃土、徒手摸青蛙等极端挑战。她说,好奇心推动她尝试新鲜事物,而纪律让她懂得如何确保安全;一旦事情可能危及身心,懂得停下也是职业的一部分。

谈到选角标准,她的答案很直接:“角色的意志很重要。剧本没有灵魂,就很难在其中得到力量。”在她看来,商业规格与角色温度并非对立。为了避免角色被标签化,她总是从人性的矛盾切入。“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冲突和张力,才是角色最动人的地方。”

演员不是昙花一现

文章摘自《风华》杂志10月号,更多内容可浏览iconsingapore.com。(《风华》提供)
文章摘自《风华》杂志10月号,更多内容可浏览iconsingapore.com。(《风华》提供)

有位老师曾对王渝萱说:“大家现在都当你是鲜花,会想把你采下,但你不是鲜花,你是要走很久的演员。”直到近几年,她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分量。她知道焦虑不会消失,但学会与之共存才是成长的过程。她认为,演员不应被某一种类型所框定,艺术和电影从来不只有单一定义。“我渴望尝试不同的角色与题材,无论是偶像剧或其他剧种。唯有不断尝试,我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借此提醒自己,演员这条路并非昙花一现,而是一段需要长久探索的旅程。

如果说表演让她面对矛盾与脆弱,那么生活则让她回到最简单的自己。她笑称,自己最大的爱好是睡觉。大部分烦恼,对她而言,一觉醒来就会淡去。猫咪的陪伴,也是她重要的情绪出口。“别人觉得发呆是浪费时间,但我觉得发呆很重要。”她说,如果有一个月假期,她会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度过:“睡到自然醒,看书,看展览,看电视,撸猫。”她称之为享受无聊,而这种“无聊”,其实是保持热情与正能量的养分。

透过角色看见人性

谈到表演带给自己的最大礼物,王渝萱的回答是“接受不完美”。透过角色,她看见人性的脆弱与勇敢,也学会对生活的不圆满保持宽容。她希望未来能与蔡明亮导演合作,也乐于尝试各种题材。她渴望成为那种不仅能替角色发声,也能给予观众安慰的演员。

外界常称她为“天才演员”,似乎轻而易举就能把角色演活。但她坦言,这是最大的误解。“其实我很努力做功课,只是习惯让自己看起来轻松,不想影响到别人。”她的解释里,有谦逊,也有坚定。她更希望被看见的是背后的耕耘,而不是表面的天赋。

11年的演员之路,王渝萱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一步步在角色中修炼,在生活中体会。她学会直视脆弱,接受不完美,也让表演成为观众与生命之间的桥梁。“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种安慰。”她说。这或许是她作为演员最重要的使命;在真实与温柔之间,留下属于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