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短剧爆发式增长,数据分析公司Media Partners Asia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的收入从2021年的5亿美元(约6.5亿新元)火速增长至2024年的70亿美元(约91亿新元)。这个领域的“钱”(潜)力持续发酵,预计2025年年底将突破94亿美元(约122亿新元),2030年有望取得162亿美元(约211亿新元)的可观金额。

在中国以外,微短剧2024年的收入达14亿美元(约18亿新元),预计在2030年增长至95亿美元(约124亿新元)。微短剧不再只是新趋势,而已成为主流娱乐,并且是一股重要的市场力量。

然而,中国数码出版企业中文在线(COL)精品短剧部总经理余帅接受《联合早报》视讯专访时说:“微短剧取代不了长剧,长剧也取代不了微短剧,它们是共存的娱乐产品。长剧会进化,改掉以前不好的地方,变得更受观众喜欢。微短剧的竞争对手更多是其他娱乐方式,因为观众的时间有限。”

边看剧边实时购物

就中国市场而言,主要以观众观看的时长衡量微短剧的成绩。余帅分析,长剧的决策可能受限于投资和平台的意向,微短剧的制作则以观众为中心,“如果观众不看,那就是制作队的问题。”

中文在线精品短剧部总经理余帅认为,中国微短剧目前进入去芜存菁阶段。(受访者提供)
中文在线精品短剧部总经理余帅认为,中国微短剧目前进入去芜存菁阶段。(受访者提供)

中国早期的微短剧采付费观看制度,余帅说:“观众的消费能力非常强,一个月消耗1亿人民币(约1800万新元)是很容易的。后来转为免费观看,是因为播放平台认为通过广告、内容分发和算法,能把市场做得更大,利益会更可观。现在观众免费看剧,每隔几集就有一个几秒的广告。”

字节跳动(ByteDance)旗下的“红果短剧”是中国最大的微短剧平台。除了看剧,用户还可利用“搜同款”功能实时购买短剧中出现的商品,是一个一站式的多元娱乐消费平台。

观众要求越来越高

谈及中国微短剧的发展轨迹,余帅认为市场目前进入去芜存菁的阶段。早期的微短剧主打“情绪牌”,拍摄门槛较低,一部只需要两三万人民币(约3700到5500新元)成本,拿个手机就能拍,给人千篇一律,质感粗制滥造的印象。

余帅原是网络文学作家,2024年年底转型制作微短剧。截至目前,他在中文在线率领的团队在红果短剧平台总计上线逾10部作品,爆款率达到80%,包括《一品布衣》《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团宠小奶包,我是全皇朝最靓的崽》等。

郑峰(左)和常丹丹主演的《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上线时,在红果短剧周榜排名前三。(取自常丹丹微博)
郑峰(左)和常丹丹主演的《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上线时,在红果短剧周榜排名前三。(取自常丹丹微博)

余帅说,节奏快、反转多,以及情感冲突强烈,依然是微短剧必不可少的特点,但观众现在对于质感、拍摄、故事、对白和演技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须推动微短剧精品化转型。倘若不见专业水准,恐怕观众不会买账。

他指出:“一部150到200分钟的微短剧,通常可以在7到14天内完成,但是要拍出好的质量,成本已达几十万甚至100万(100万人民币约18万新元)。如果做得好,利润非常可观,也挺容易回本。”

2025年7月推出的微短剧《一品布衣》改编自网络小说,讲述潘子剑扮演的男主角穿越到古代,从一个乱世地痞变成保家卫国英雄的励志故事。这部剧共105集,每集约两到三分钟,总时长276分钟,仅用11天拍摄。

《一品布衣》以黑马之势突破24亿的累计播放量,吸引超过36万用户主动预约第二季。制作队目前已开拍续集,未来预计推出三季内容。余帅直言:“平台本来不看好这部剧,但我们做了大家之前不太敢尝试的事情,就是着重人物,把每一个角色都写得很饱满,很鲜活。”

爆款微短剧《一品布衣》已开拍第二季。(中文在线提供)
爆款微短剧《一品布衣》已开拍第二季。(中文在线提供)

AI可赋能微短剧

微短剧市场火爆,吸引长剧编剧转行。余帅不讳言笑说:“(从长剧)下来做短剧的人有那种碾压(心态),降维打击,结果基本上都被(微短剧)市场重新教育。”

余帅认为AI(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微短剧,对于内容创作是很大的助力。他以《一品布衣》举例说明,AI能以低成本实现复杂的场面,还能开拓以往因制作费而无法发展的题材,比如科幻剧种,“不过像悬疑剧就不适合当前的市场,因为剧情过于烧脑,而观众寻求的是轻松娱乐。”

他期待AI在微短剧的加成作用,但确信AI目前无法取代微短剧编剧的工作,因为“长剧的热度可能靠演员带动,但是目前微短剧还是靠内容取胜。”不过微短剧演员的咖位已有所提升,余帅指出:“一个剧爆了,演员在国内抖音(账号)一天能涨几十到上百万的粉丝。”

据余帅观察,微短剧在中国还未趋于饱和,但面临如何在题材上做出创新和避免同质化的挑战。他也说,中国以外的微短剧风潮才刚起步,“应该是处于国内微短剧前两年的情况,国外观众更多还在看‘情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