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德国海底考古家刁曼先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南端海域,发现了一条阿拉伯沉船,内藏中国瓷器,金银器,铜镜等文物共六万多件。经过几个月的发掘,才把所有的文物带出海面,又乘风破浪全部送到新西兰的储藏大仓,进行去盐,铲除布满器身的贝壳及其他化合物,还有文物的化学处理及修饰,还原它们的真面目。就这样耗费了漫长的六年时光,才大功告成。我们最终从许多特征,鉴定了这条沉船是在公元826年在勿里洞岛的黑石海域沉没,所以这条沉船就命名为“黑石号”在一个长沙碗上也发现了书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的日期,证明了这条沉船是唐敬宗李湛(年号宝历)在位时于公元826年前后沉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这批宝物,在2005年,新加坡面对几个国家的竞争下,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顺利买下整批宝物,举世瞩目。中国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向全国国民演讲时,特别提到这批落户新加坡的唐代宝物。这批宝物现在已在我国亚洲文明博物馆展出。
我们现在选择性的挑出展品中占数最大的长沙窑瓷器,比较详尽的讲解这批长沙窑瓷器在彩绘纹饰上所表现的宗教,文化与艺术的内涵,指点大家如何欣赏这批宝物,也籍这个起始,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这批宝物的兴趣与重视,饱览这些藏品,也提高大家对这些精美文物有深一层的认识与精神上的提升。
讲座由友联书局呈献。
黑石号沉船长沙窑瓷器彩绘纹饰的内涵
讲者:林亦秋(黑石号沉船文物鉴定顾问)
主持:贾民悦(Crimson Education 市场经理)
日期:5月26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00 - 3:30
地点:Studio theatre (NAFA Campus 3)
报名链接:https://go.cityreading.sg/LimYahChiew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