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
出版日期:2024/02/07
页数:556
开数:长21×宽14.8
ISBN:9786269672271
出版社:季风带文化
价格:$46.00
▍内容简介:
★ 诚品书店2月选书
★ 「跨商策略」如何在近代中国成形?
★ 「跨商策略」如何南渐,在香港开花结果?
★ 「跨商策略」如何利用英属香港,往外幅射影响力,撮合中美关系,协助美国建立其二战后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以香港为中心,重写跨太平洋史。本书主要述说两点:
第一,二战后香港的社会发展,受美国莫大影响。在二战之后,香港社会已然透过「美国化」方式,于英殖时代展开「非正式解殖」进程;
第二,对于二战后的全球政经体系之发展,香港角色亦至为关键。美国前沿商业知识之传播与应用、跨国生产供应链之重置,乃至中美关系之建立与稳固,皆得到来自香港之推力。香港此一角色却多被论者忽略。
香港角色关键,源于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分别为香港的「跨商策略」,以及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政经需要。
「跨商」之源起,可追溯至十九世纪。当时中国江南富商家族的成员,多入读于美国在华的传教士学校,进而旅美留学。四九年中共建政之后,这些中国精英多南迁于香港,在此地重整事业。他们的美国教育背景,使之容易从美国相关渠道得到重整事业时必需的资金、知识、情报乃至销售网络。可以说,若不从美国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角度切入,便将无从透彻理解香港工业发展史,乃至香港串连中美关系的经过。基于美国在二战后的政经需要,同样南迁至香港的美国在华传教士,乃至美国企业与商会,联同在港「跨商」精英移民,对内利用美国资源在港建立学校、居所、社区训练中心,对外幅射香港影响力,香港由此得到助力,从「第三世界」跃升至「第一世界」,甚至进而导引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影响力亦为此散播,以美国为中心的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由此得到助力成形。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是结合本土政经发展与国际关系、难得一见的研究力作,是以跨域视野回望地方故事的典范。
▍作者简介:
韩墨松(Peter E. Hamilton)
现为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二〇一五年,他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获取历史系博士学位。韩墨松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s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 、中国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等院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与任教。其研究散见于《亚洲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商业史》(Business History)、《二十世纪的中国》(Twentieth Century China)、《历史社会学期刊》(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国际历史评论》(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等期刊。
▍译者简介:
邝健铭,台湾季风带文化总编辑,著有《港英时代:英国殖民管治术》与《双城对倒:新加坡模式与香港未来》,合著著作包括 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 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与《社运年代:香港抗争政治的轨迹》。译作包括《冷战光影:地缘政治下的香港电影审查史》、《印尼模式:国家民主化二十年史》、《新加坡模式:城邦国家建构简史》、《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另编订《帝国之间 民国之外:英属香港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策略与「中国」想像(1914-1941)》、《病有所医:新加坡医疗体系之理想与现实》、《变天之后: 马来西亚民主进程的悬念》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MadeinHK
书名:落香
出版日期:2024/05/18
页数:392
开数:长21×宽14
ISBN:9786269672288
出版社:季风带文化
价格:$39.00
▍内容简介:
「一杆挺拔昂扬的树身,一缕别有意味的花魂。花朵通常在盛开时攀上生命的巅峰,但也有含苞初绽时香味最迷人——制作茉莉花茶就只采撷微笑的花朵。这姐妹树花却要待到飘然委地,眼看零落成泥,才焕发生命的华彩。又或许那满地的晶莹,却是长垂的泪滴,亲吻,眷恋著惜别大地。」
——〈落香〉
★集结海凡四十篇散文及三篇创作脉络分享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谦诚意推荐
★收录新加坡、马来西亚旧年代老照片
本书分作三辑,辑一〈记挂〉描写温馨的家庭日常,遥想童年与亲情,怀念敬重的前辈与故友,情感绵密,真挚流露。
辑二〈落香〉寄情于花草树木,记叙植物与人们共生共存的轨迹,同时抒发对土地的钟爱与疼惜。
辑三〈看见〉走访探查各地古迹,将那些被遗落在历史皱褶里的过往,重新赋予生命力。本辑并收录三篇海凡对创作的思索与分享。
海凡以质朴优雅的文字,博览珍视的人事物及景致,记忆在岁月浸润下得以安放,莫失莫忘。
高嘉谦专文推荐——
「《落香》铺展的马共山林剪影、南方草木生态、岛与半岛的文学轨迹,犹如落地的花才有芳香,化作春泥,滋养了海凡在两地的生存经验。这也是华文写作对岛国与半岛的另类餽赠。」
▍作者简介:
海凡
新加坡出生。
著有文集《雨林告诉你》、小说集《可口的饥饿》、《野径》、《雨林的背影》、散文集《喧腾的山林》。《可口的饥饿》入选香港《亚洲周刊》二○一七年中文十大小说。
另以辛羽为笔名,书写岛国乡野与城市生活,著有散文集《倾听.回眸》、《瞬间.侧影》、小说集《芳林余韵》等。曾获金笔奖、第二、三、四届方修文学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LuoXiang
书名:南洋书话:香港、南洋、民国旧书刊记述
出版日期:2023/11/15
作者:萧永龙
页数: 256页
开数:14 cm *21 cm
ISBN:9786269672257
出版社:季风带文化
价格:$31.00
▍内容简介:
★ 翻开泛黄书页,回顾昔日香港、南洋两地以及民国时期的文化点滴……
★ 香港资深传媒人、藏书家、前《苹果日报》总编辑郑明仁专文推荐,台湾资深编辑人、书话作家傅月庵真挚推荐
作者萧永龙生于马来西亚,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因一部旧版金庸而开启藏书之旅。学术背景使然,其书话以理性考证见长,一字一句铸出「学术式书话」。
本书分作三辑,围绕香港、南洋两地及民国时期旧书刊开展。同时,因类别限制,附录另收西洋《爱丽丝梦游仙境》绘本及清末《绣像康梁演义》讨论两篇。
作者把四年来刊登于香港与马来西亚不同平台的书话集结成书,并将文字增补润色,予以新生。同时,每篇文章附有珍贵书照,让读者有机会欣赏如今难以觅得的旧书刊倩影。
▍作者简介:
萧永龙,马来西亚人,一九八八年生于马六甲,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硕士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早年家境贫寒,无力置书,所幸学校馆藏丰富,打下阅读基础。因兴趣使然,也为弥补儿时缺憾,常年穿梭在各国书店淘书,最终因一部旧版金庸,无意间打通奇经八脉,开始寻觅各稀见金书,继而把目光放在港台马作家,举凡刘以鬯、张爱玲、西西、三四毫子小说、天狼星、神州诗社等作品都收入囊中,目前以撰写书话为乐,文章散见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中国报》、《当今大马》、《学文》,香港《微批 Paratext》等处。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NanyangShuHua
书名:双岛记:从宝岛回狮岛
出版日期:2023/12/20
作者:陈志锐 主编
页数:240页
开数:14 cm *21 cm
ISBN:9786269672264
出版社:季风带文化
价格:$31.00
▍内容简介:
★十五位从新加坡狮岛到台湾寳岛留学与生活的作者,道出其感受和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谦、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林得楠诚意推荐
★图文并茂,收录具有记忆性的留台照片
这本书收录十五位作者:毛丽妃、黄淑君、梁金菊、淡莹、王润华、李气虹、卢丽珊、胡月寳、张紫兰、林高、柯思仁、蔡深江、陈志锐、殷宋玮、黄德胜,他们从新加坡狮岛到台湾寳岛留学与生活的篇章,透过本书一一道出在记忆、意识和身体上留下的珍稀回忆与深刻烙印。
高嘉谦作序推荐——
「岛屿的可见与不可见,恰如两端,是他们的根与径,是源头,也是重新出发的新起点。两座岛屿之间不是单向的旅程,而是往返交叠的双重目光。曾几何时,台湾已是他们人文世界里的『侨乡』,在不同时刻里浮现出他们的人文牵挂。他们每一篇写下的台湾经验,或个人的台式『乡愁』,就像早年的水客在侨乡与南洋之间运送的侨批,在某个意义上,封存了时间与记忆。」
▍主编简介:
陈志锐,曾在东西方求学,获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学士、英国莱斯特大学商业管理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及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博士。现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副主任及副教授。作为一名学者、作家与艺术工作者,陈志锐曾发起新加坡全国学生文学奖、新加坡诗歌节,并担任东南亚文学奖、新加坡文化奖、金笔奖、新加坡年度书籍奖等评审。他曾获新加坡文学奖、金笔奖、方修文学奖、青年艺术家奖、全国杰出青年奖、陈之初美术奖等。撰写并主编华文创作、中英文学术论著近三十种,并制作本地文化视频「十分南洋」。近年创作有《长夏之诗》(台湾时报,2022)。
▍作者:
毛丽妃、黄淑君、梁金菊、淡莹、王润华、李气虹、卢丽珊、胡月寳、张紫兰、林高、柯思仁、蔡深江、陈志锐、殷宋玮、黄德胜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ShuangDaoJi
书名:蜗牛起义
出版日期:2023/11/1
作者:翁弦尉 (本名许维贤)
页数:148 页
开数:14 cm *21 cm
ISBN:9786269672240
出版社:季风带文化
价格:$24.00
▍内容简介:
《蜗牛起义》收录诗人十多年来以蜗牛的速度精雕细刻和发表在港台、新马和中国大陆报刊的诗作,也收录了花踪文学奖的得奖诗作和入围时报文学奖新诗组决选的诗作。著名诗人唐捐(刘正忠,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主任)和知名学者林建国教授(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副教授)强力推荐,并撰写了为本书诗作进行评析的序文。
这本诗集的多首诗皆温润可亲,写作形式多变,独具设计感。诗集的上辑作品以情诗为主,却不乏知性成分,大多关乎情爱与交友,以及爱情如何在网路时代被数码化和空间化。下辑作品瞻望全球八方动态,对帝国风景、恐怖政治、气候正义、新冠疫情、爱国主义、华人认同和种族歧视等议题提出犀利的观察和反思。本书的多首诗作显露作者鲜妍明媚的诗心,这次的出版标志著诗人在壮盛时代对半生诗艺的总结。
▍作者简介:
翁弦尉,本名许维贤,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著有新诗集《不明生物》、散文集《第二张脸》和小说集《游走与沉溺》,作品获得国内外数十项文学奖,也被选入两岸三地和新马的文学选集,并译成日文和韩文。另外著有学术专书《从艳史到性史:同志书写与近现代中国的男性建构》(国立中央大学出版中心)、《华语电影在后马来西亚:土腔风格、华夷风与作者论》(联经出版社)和《重绘华语语系版图:冷战前后新马华语电影的文化生产》中英版(香港大学出版社),并与柯思仁主编《备忘录:新加坡华文小说读本》中英版,以及与Brian Bergen-Aurand, Mary Mazzilli主编《跨国华语电影:身体、欲望和伦理的挫败》(英文版)。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WoNuiQiYi
书名:我说福建面,你说虾面——行走大马美味印记
出版日期:2024/04/05
页数:300
开数:长22×宽17
ISBN:9789672949480
出版社:大将出版社
价格:$30.00
▍内容简介:
台湾饮食作家陈静宜,透过笔尖,细腻描绘马来西亚美食,牵动读者味蕾;也透过与台湾及周边国家的相似食物比较,让读者能更生动地想像与感受马来西亚美食独具风味的特色。
此书收录了49篇文章,读者跟随作者走访各地探寻美食的脚步,让你更深入理解该美食的进化及发展,品尝起来时,更有滋味。
▍作者简介:
陈静宜
一个人,养一只猫,媒体称之为最懂马来西亚华人饮食的台湾人。
为《星洲日报》「有情有味」专栏作者。研究华人饮食文化,重视福建、广东、潮汕等地原乡、马来西亚与台湾的移民关联性,2018年出版台湾第一本马来西亚华人饮食专书《这味道:深入马来西亚市井巷弄,尝一口有情有味华人小吃》,多次串连台湾与马来西亚两地美食交流活动。
从事饮食报导与研究20年,2023年获《Taiwan Tatler》杂志选为台湾9大餐饮影响力人物之一。媒体封为「台菜天后」,并著有《台味》、《喔!台味原来如此》等书。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FuJianMian
书名:逝者与法医的对话记录——解剖台前的工作日常
出版日期:2024/03/29
页数:237
开数:长21×宽14.8
ISBN:9789672949473
出版社:大将出版社
价格:$23
▍内容简介:
逝者的证词,只能透过法医学来诉说——这是一份关于逝者与法医的对话记录。
以医学与法学知识点为辅,一步步透过死亡去观察社会人性与真实生活故事。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相,在法医眼中往往不止于此。
拥有职业自带的理性逻辑思维,却又拥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想法——翻开此书,阅读法医陈然致笔下那些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工作日常。
「认真看待死亡的人,才会认真看待人生。」
▍作者简介:
陈然致
法医、雪州双溪毛糯医院法医部副主任、马来西亚玛拉理工大学(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UiTM)、泰莱大学(Taylor’s University)、赛城大学(University of Cyberjaya)法医学客座讲师。
著有《逝者的证词——我是法医陈然致》。
2003年获得马来西亚公共服务局全额奖学金,远赴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医科大学 (Volgograd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 Russia)学医。2009年学成归来,投身政府医院为人民服务。
2012年起开始在法医部工作。2015年获卫生部推荐,到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UKM)修读为期4年的法医专科硕士课程。2019年获得法医专业文凭,同时也是马来西亚专科医生登记处(National Specialist Register, NSR)认证法医。2021年受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册封A.M.S 勋衔。
在各大法医学研讨会发表演说,发表的法医学文章也刊登于本地和国际医学杂志。
获得伦敦圣乔治大学主办2021年成人心血管疾病病理学研讨会—最佳演说奖第一名、2018年国际病理与检验医学研讨会—最佳海报奖第一名、2018 年全国法医学与科学研讨会—最佳演说奖第二名、2017 年国际法医学与科学研讨会—最佳演说奖第三名。
拥有超过10年的法医学工作经验,解剖超过1000具遗体,并协助警方到案发现场调查,也曾以专业证人身份到法庭供证。
陈法医在工作生涯中发现,外界对法医和法医学存有很多的误解。所以,工作之余,陈法医极力推广生死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医的工作和解除大众对解剖学的误解。近几年,陈法医获邀到不同电台解说法医学课题,媒体专访,录制博客,书写专栏,主办法医学课程等等。希望透过不同方式,接触大众,让大家对法医和法医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ShiZheFaYi
书名:小咖英雄事2:她的力量
出版日期:2024-03-01
页数:283
开数:长21×宽14.8
ISBN:9789672949459
出版社:大将出版社
价格:$29.00
▍内容简介:
如果你看过2020年推出的《小咖英雄事》,相信你会对《小咖英雄事2》也充满期待。延续了《小咖英雄事》的精神,《小咖英雄事2》写的也是真实英雄的励志事迹,但,有点不同的是,此次全书都是女英雄。
记录了9位女性在面对人生的灾难时,收藏起女人的柔弱,克服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后笑著迎接幸福。她们当中,不同的经历让她们失去女人最重要的容颜、胸部、眼睛等。但灾难面前,她们勇敢坚强,活得比谁都还要精彩。生活从来不需要弱者,坚毅的女性往往比英勇的男性更令人倾慕。
相信自己,这才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中坚的力量,请大笑著前行。
▍作者简介:
林春莲
资深媒体人。长年执笔写别人,就算出书当起了作者,仍消灭不了她的「记者魂」。
2019年,推出第一本《小咖英雄事》,写的是自己二十多年记者生涯的9个感动人心的真实英雄故事,深受欢迎,更成功带领书中人物开跑二十多间校园,巡回分享感人的「人生教育」。
有了这样一个充满意义的开始,5年后,才接著《小咖英雄事2》的诞生。
她从人物和专案采访的文字工作者慢慢摸出了社会的轮廓,希望把这社会中悲情主角或无名英雄,带他们走进更多人的世界里,得到一个更亲近的方式。
从小到大,她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情就是写作,一直都用自己的文字与这世界沟通。文字的世界里,也让她明白,不是世界不够可爱,而应该用通透的双眼,去看清人世间的快乐。
她相信,只要能读到有意思的文字,必定让你能更明白如何去爱,如何变得可爱。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XiaoKaYingXiongShi
书名:我的数位孪生——马华文学专题系列 科幻篇
出版日期:2024-02-16
页数:184
开数:长21×宽14.8
ISBN:9789672949442
出版社:大将出版社
价格:$23.00
▍内容简介:
《马华文学》此时制作科幻文学专题是恰好的实际。近年,中文科幻小说明显有受到重视的趋向。下笔当儿,刘欣慈享誉国际的科幻小说巨作《三体》以翻拍成影视作品。中文文学方面,不少纯文学作家(如:骆以军、董启章、高翊峰、伊格言)以「科幻」为媒介创作出各自的议题厚重的小说作品。当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全人类共同经历感染灾情,原本只存在小说当中的情节如今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本地作家龚万辉以疫情为故事布幕,完成长篇小说《人工少女》,寄寓私自的创伤情感,也哀悯倾城之下的孤寂、无依的个体。AI科技的新突破唤醒人类对于人工智慧或仿生人的更多想像和敬畏。凡此种种,推助著此次专题的出现。
《马华文学》是一个难得的平台,我以主编身份邀请了多位来自不同世代的作家,从他们的创作和分享,为我们提供观看科幻文学的不同视角。事实上,在策划这个专题初期,我是怀著实验的心理,静待最终内容会前往怎样的走向。不过,我的目标很清楚:一、为类型文学辩护;二、发掘类型文学更多的创作可能性;三、发现具有潜力的类型文学创作者和评论者;以及,四、刺激更多类型文学读者的诞生。
我们安排了四组访问:张草、许友彬、龚万辉与周若涛,以及王修捷,让他们分别以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经验来谈谈科幻文学。从访谈中可读到他们制造故事的喜悦和自我期许,但更重要的是大家或许都在思考如何让作品受到更多文学读者青睐;方法无他,唯有充实技艺和内容,自有读者陆续上门。
▍主编简介:
李宣春
砂拉越诗巫人,毕业于拉曼大学中文系、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中文所硕士。目前于NGO任职资深资讯传播员,同时修读OUM企业传播硕士班。长期于本地报章发表专栏。已出版著作:《散散步》
购买链接:https://mzbooks.shop/products/WoDeShuWeiluanSheng
书名:伤痛的祝福——大体捐赠者家属的自述
出版日期:2024-01-26
页数:206
开数:长21×宽14.8
ISBN:9789672949435
出版社:大将出版社
价格:$20.00
▍内容简介:
马来西亚第一本大体捐赠者家属的深情剖白,用最真实的笔触,写下家属的心痛与哀荣。
父亲从心肌梗塞倒下到离世,仅仅两个月。父亲的骤逝,让她深陷丧亲的哀痛。但万万没想到,丧假期间带母亲做体检,却发现母亲罹癌,癌细胞已扩散全身。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没有时间消沉,只能再次披甲上阵,担起「全职照顾者」这个从未出现在她人生规划中的身份。
「当我知道痛原来是这样的痛,我还愿不愿意让母亲签?我想要写出家属那不为人知的痛,我想要告诉大家,不是只要有大爱,就不会觉得痛。」
双亲先后病倒,她成了「照顾者」;双亲相继离世后,她遵从母亲想要捐赠大体的遗愿,成了「大体捐赠者家属」。而在担下这些身份前,她在国际慈善组织上班,也是器官与大体捐献的意愿者,却没想过有一天会以「家属」的视角,审视起过往的信念。后来,她远赴台湾修读生死学,专业地学习丧亲陪伴与临终关怀,为的就是成为更好的「负伤疗愈者」。
▍作者简介:
赖昭宏
毕业于拉曼大学中文系学士、马来西亚开放大学辅导系以及台湾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咨商系双硕士。她是获马来西亚辅导局认证的注册心理辅导师、是大体捐赠志愿者和志工,亦是大体老师的家属。热衷于生命教育、临终与失落关怀,目前是一位丧亲关怀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