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后疫情时代变化 确保经济持续发展

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摄影/Wee TY)
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摄影/Wee TY)

字体大小:

全球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过去二十年迅速地发展与改变,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认为新加坡若能掌握好当前的变化因素,就有能力动员社会在新兴行业里部署和准备,确保经济能在下个二十年持续发展。

冠病疫情对人类社会可说是百年的大灾害,一场大浩劫。很多发展中国家因原来的医疗设施就很薄弱,加上无能力在短时间里购买足够的疫苗,当地的疫情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稳定下来。最近G7高峰会议里,先进国家承诺捐赠10亿剂疫苗,也算是国际合作的一个好现象

冠病的突如其来,不但考验了各个政府和社会的应变能力,也考验国际合作机制的韧性和有效性。其中,我们也对全球化经济产业链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才学习到, 原本以为是让我们高枕无忧的跨国产业链,可以在一刹那间停止运作。我们才认识到,跨国产业链的脆弱性。我们不得不问:在后疫情时代,这些产业链是否能一如既往的平稳运作?或者这些跨国安排,已经今非昔比,会继续受到其他(非疫情)的因素的干扰而停顿?

今年的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就要探讨这些重要的问题。 

站在历史拐点 放眼世界趋势

但是,要探索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我们先得回顾一下在疫情之前,原来已是暗流涌动的一些大趋势。若我们对它们没有足够的了解,就无法逆水行舟,力争上游,反而会被抛离航线,远离轨迹。 

其一、反全球化声浪。美国特朗普四年执政期间倡导的“美国第一”思想,得到美国一半选民的拥护。英国的脱欧,和欧洲国家许多极右派政党的崛起,也显示了这些社会对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财富分配感到失望和厌倦。国际社会都不断掀起反全球化浪潮。亚洲许多国家的政客,也顺势利用本土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来捞取政治资本。新媒体的普及,也加速了假讯息,排外思想和仇恨语言的散播,导致社会内部分裂和极化。 这些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也严重削弱了国际合作的意愿,让保护主义, 孤立主义和敌对思维有机会再次抬头。

其二、科技发展转移了世界经济重心。20年前,在互联网泡沫大打击之下,亚马逊的股票两年之内跌落了85%,生死未卜。而当时的中国,一方面忙着应付亚洲金融风暴引致的出口疲弱,二来却忙着改革国企体制,关闭过剩产能,削减冗员,导致下岗和失业人数一年内超过1300万。谁会预料到,短短二十年后,如今世界市值最高100家企业排行里,美国和中国的公司就占据了3/4 的席位。在前10名中,7家公司都是和互联网有关的中美科技公司。这些企业20年前几乎是微不足道,甚至还未诞生。今天的他们却是引领世界科技走势和经济发展的巨头。

科技产业发展,十年一个大变革。2000年引进互联网时代。 2010 年见证移动互联网时代。2020年启动了大数据时代:云技术让大中小型企业都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取代了原来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的运用将会从基本层面改革许多垂直产业,加速自动化,更准确分配资源,提高运作效率和减少生产对人工的依赖。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新的电力,它带来另一次的工业革命。

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固然会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受益最大的应该是善于学习,热衷科研,组织能力强,对工友设有终身学习和培训机制的社会。 美国和中国将继续以优厚的自身条件来引领全球的数据产业的发展。

其三、正在演绎中的中美关系。在全球化的经济框架内,这两个经济体在许多跨国产业链里是紧紧地绑在一起的。你设计,我生产,我制造主机,你组装配备。我们联合生产,把产品销售到全世界。类似这样的生产案例,比比皆是。除了经济领域以外,两国在政治形态,文化思维,经济结构,民主人权等课题上都有相当的分歧。加上近年来,美国国内的舆论已经形成“中国威胁论”,这对原来主张采取较温和“求同存异”和“互惠共赢”立场政治学派来说,无疑是大克星。

当然,如果美国能够接受一个和自己制度截然不相同的中国崛起的事实,而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并一起制定国际社会合作的氛围和制度,这将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大好事情。可惜的是,美国面对着内部强大和负面的社会舆论。这些压力,或许是改善中美关系的最大绊脚石。中美关系不能回到从前,似乎已成定论。但是中美关系会恶化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导致两极化的世界,高科技的产业链会不会被迫脱钩,第三国家会不会被卷入“制裁战”,都是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课题。

增进互信 加强合作

以上三个大趋势,将会是塑造未来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主要力量。掌握好这些趋势的发展,我们将可减低风险,增加有利又继续发展的因素。 

东南亚作为一个中立、包容、和平和稳定的市场和平台,开展和邻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去年11月亚细安(东盟)跟5个磋商国即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协定或者区域合作协定。

这个合作协定涵盖了世界上1/3的人口和30%的经济产出,各国正在着手让各自的国会审核,原定的日期是在明年1月启动。“它给全世界发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区域合作是共同和平发展的最佳途径。”

之前,在2018年3月,11个太平洋国家签署了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1国家当中就包括了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四个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总的来说,新加坡签署了15个双边自贸协议和11个多边自贸协议。 我们认为多边合作是区域和平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友好邻邦 自然伙伴

尽管2020年是全球经济开倒车的一年,亚细安却超越了欧盟、美国、南韩脱颖而出成中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的第一季度,亚细安对中国的投资增长了60%,成为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这些数据说明了亚细安和中国经贸关系持续深化的势头,不但没受到疫情的阻止,反而体现这个区域一体化的韧性。这样的趋势会因客观的因素持续发展下去。

过去40年,中国和亚细安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都不断地推进。虽然发展速度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中国和亚细安持续发展都产生了新的中产阶级。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亚细安虽有重叠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和互补性。这些因素都是有利于区域投资和贸易的条件。恰逢今年是中国与亚细安建立对话关系的30周年,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也会针对亚细安和中国的经贸合作做一些展望,探讨在疫情的催化下两边的合作接下来会如何变化。

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的复苏, 各国政府除了忙于防疫的部署, 还要面对许多棘手的问题:公共卫生,债务管理,修复经济,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本来已经是非常费劲,如果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大行其道,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对许多国家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疫情不除,我们难以安好。全球经济颓靡,我们也无法发展。气候变化,波及每一个人。毕竟,我们是地球村的一部分。


慧眼中国环球论坛 首个线上线下混合形式

2019年慧眼中国环球论坛的其中一场实体论坛会。(图/通商中国)

慧眼中国环球论坛是于2010年由通商中国创会赞助人、我国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启动,是一个汇集了政、工、商、学、研等各界领袖和专家的国际性交流平台。过去十一届的论坛广获国际媒体报道,每一届皆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嘉宾。

今年的论坛将探讨亚细安与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未来趋势,让区域企业更好地掌握新商机以及冠病疫情后经济复苏的新局面。论坛将于7月12日至13日首次以混合形式举行。

【本文由通商中国呈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