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综合讯)中国近期房地产行业利好政策接连落地,多家银行也宣布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房地产市场热度明显上升。中国官媒发文提醒购房者理性看待政策,不要被促销、抢购等声音绑架,陷入恐慌情绪,做出非理性决策。

中国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星期五(9月8日)以《不要误读“房贷利率降低”,警惕非理性购房之声》为题发文称,在房贷利率下调后,部分房地产中介、营销机构利用购房者的信息不对称劣势,刻意夸大房贷利率降低对于楼市价格的影响,散布非理性购房之声。

文章指出,本次房贷利率降低,主要针对二套房,改善性住房需求被进一步释放。此外,房贷利率降低是全国政策下限降低,并非所有城市的房贷利率“一刀切”降至全国政策下限。对一线热点城市而言,本次房贷利率降低影响有限,首套房、二套房利率尚未大幅下降。

文章强调,接下来各地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地制宜、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提振持续低迷的楼市,中国近期相继落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落地“认房不认贷”、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提高个税专项附加扣税标准等。

伴随宽松政策的出台,市场情绪随之明显上升。《中国经营报》引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在北京官宣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的次日,即9月2日,北京新盘成交超过1800套,全日成交超过了8月半个月的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