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综合讯)中国去年底加速推进地方债务置换工作,多地近期宣布,正在逐步实现隐性债务清零。
综合观察者网与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内蒙古、吉林、新疆、甘肃等地在政府工作报告或预算草案中提及,融资平台数量压降,高风险机构退出,省内多地的隐性债务清零。
例如,内蒙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去年内蒙古拿出120亿6000万元(人民币,下同,22亿2748万新元)支持基层化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压降66.5%,八个旗县隐性债务清零,一个盟市本级和10个旗县有望退出高风险等级,有望实现全区债务风险降级。
中国国务院在2018年要求地方政府,需在五至10年内完成化解隐性债务,即在2028年前实现隐性债务清零。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批准6万亿元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自去年起每年2万亿元分三年安排,根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按照全国统一比例,分配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截至2月14日,今年中国有15个地区发行3780亿5600万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
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有助于缓解地方隐债偿还压力,但隐性债务显性化之后,原有债务本金并未减少。
中国财政学会国有资产治理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丁伯康分析,化债政策对地方政府“松绑减负”的效果相对突出,但隐债置换的本质是“以时间换空间”,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释放更多的财政资源向民生倾斜,并更大力度地支持投资、消费和科技创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