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在冠病疫情后的复苏步伐缓慢,今年4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金额只有289亿元(港元,下同,47亿新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3%,是2022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
港府近年积极推出不同政策提振经济,但零售销售一直未能如市场预期止跌回升。统计处星期一(6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扣除期间价格变动后,4月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按年下跌3.3%,比市场预期的增长3%来得差。这也是零售业总销货数量连跌14个月;今年首四个月已合计下跌7.2%。
按类别划分,4月耐用消费品销货价值的跌幅扩大至22.9%,其中连月急跌的汽车及汽车零件再跌53.4%;家具及固定装置下降16.7%。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跌幅有所收窄,销货价值按年减少1.7%。
至于录得升幅的类别,药物及化妆品零售额上涨7.2%,百货公司货品上升2.1%,食品及烟酒销售值的升幅放缓4.8个百分点至3%。
港府发言人说,由于今年复活节假期较迟来临,促使更多居民在4月外游,当月零售额微跌,但跌幅已较早前收窄。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星期二(3日)指出,去年4月香港零售总额为296亿元,已经是很低的水平,业界原本预期今年4月以后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会持平或微升,但4月零售总额仍呈微跌状态,相信和环球经济影响和消费意欲有关,加上关税战导致4月初香港股市大跌,也为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她说:“2025年(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我们预测是全年整体持平,可能正负1%至2%上下,这些都在我们预期之内。”
香港大型地产发展商恒基地产集团主席李家诚星期二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后指出,环球经济、息口形势会影响消费者信心,他目前对香港零售业的前景感到乐观。
他透露,恒基集团的核心地区商场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母亲节的人流,较疫情前增长15%,生意额则增长约10%。至于其余民生区商场,生意也微增。
香港特首李家超星期二出席行政会议前指出,特区政府过去三年大力推动多项首次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会议,并将在本月举办两场首次在港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以及公路及铁路国际会议。
李家超说,国际大型会议是会议经济的高质量部分,会带来高消费的过夜高端商务旅客。港府会继续推动更多国际重要会议在港举行,扩大国际网络,提升香港国际城市地位,创造更多新机遇。
香港中文大学政务与政策科学学院讲师孔永乐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港府近年积极推动盛事经济,当局成立的盛事基金经常提供额外资源举办大型活动,但长远应鼓励民间机构以低成本及可持续的方式举办活动,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他建议港府集中资源向海外宣传本地特色产品,同时建立创新品牌及推广老字号产品。当局也可尝试提供一些新地方,让中小企业能以较低租金短期推销本地产品,并形成新的旅游购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