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钥匙”熠熠生辉,一年一度的“九八”时间即将开启。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7月17-18日,投洽会组委会在香港、澳门举办推介会,向全球发出诚挚邀请:相约“九八”,相聚厦门。
本届投洽会“双向投资”“金融资本”“国际合作”“展洽融合”的特色更加突出,将围绕“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设置不同主题专业展区,举办多场政策发布、专题研讨、项目对接等投资合作主题活动,释放欢迎侨商外商来华投资兴业和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积极信号。
“厦门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里,欢迎广大境外客商成为厦门的城市合伙人。”投洽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邀请港澳台侨各界客商共赴盛会、共享商机,走进厦门、了解福建、投资中国。
创办于1997年的投洽会有着“世界经济晴雨表”之称,至今已成功举办24届,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投资省会。厦门与海外华侨华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元末明初以来,厦门地区就不断有人漂洋过海移居东南亚等地。每年洽投会,众多侨商侨领参加,共谋商机。去年投洽会期间,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更是迎来来自缅甸、所罗门、新西兰、葡萄牙、美国等七个国家的七家海外侨团入驻。
20多年来,投洽会吸引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30余万名境外客商参会,3万多个项目在投洽会上签约,其中港澳台侨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多位经济观察人士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持续被侨商长期看好,得益于其“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优势,长期致力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诚信稳定的政策体系,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国际环境和谐清新的政企互动。
1981年10月15日,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大幕。印尼侨商陈应登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湖里的荒坡野岭独资盖起第一座占地2万1000平方米的厦门印华地砖厂的标准厂房,被称为“外商投资厦门第一人”;1985年12月,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华电子)创立,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及当时中国最大的彩电出口企业;印尼爱国华侨李文光通过其旗下的附属机构香港泛印集团与中方合资,于1985年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由此种下了厦门国际银行与生俱来的华侨基因。
侨资企业纷至沓来,“以侨引侨”“以侨引商”“以侨引外”的热潮迭起。目前,有115个全球财富500强外资项目在厦门落地,该市外贸综合竞争力长期位居中国前列。
据统计,港澳、东南亚等侨胞聚集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厦门累计使用外资的六成以上,是厦门外资企业的重要构成。目前,厦门现有海外侨胞50多万人,归侨侨眷21万人,广泛分布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厦门接待来访侨团、侨商侨领超千人次,全国首创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吸引来自五大洲51个国家和地区的122个华侨华人社团入驻。
赢得“城市合伙人”:厦门用“营商”换“赢商”
高质量的侨资外资选择在厦门加码投资,成为全球资本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
1985年,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到厦门投资的港商曾琦,在厦门创办独资企业永泰电子厂(宏泰公司前身)。当时,大家都不懂独资企业该怎么做,连营业执照也不知是什么样子,政府有关部门便带着企业特地跑到北京去办。工厂开工后,曾琦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主攻制造业,产品畅销全球。
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曾琦感慨道:“宏泰在厦门经济特区的大环境中不断成长壮大,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宏泰能从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是与厦门经济特区一起成长的,是特区造就了宏泰。”
总部位于德国的迈拉集团是全球最知名轮椅和康复辅助设备品牌之一。2024年,其子公司安维车件(厦门)有限公司的销售量和营业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迈拉集团执行副总裁、安维车件(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博弈今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投资中国就是在投资未来”,“过去两年,特别是去年,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有20%的增长,未来我们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开拓中国市场上。”
多位经济观察人士认为,“营商”换“赢商”是厦门的秘诀所在。多年来,厦门持续营造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了外商投资权益,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进一步助力外商投资企业在厦门实现更大发展。
厦门“合伙人式”服务:政府如何变身企业“最强后援”
港澳台侨商认为,厦门经济特区有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为政府,“政策不玩虚的,服务不搞套路”。
长期以来,厦门用心用情服务境外客商,推出“合伙人式”服务,真心实意为侨胞侨企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企业“最强后援”。
2023年,厦门成立“侨胞权益司法保护工作站”“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2024年在厦门国际商事法庭设立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海丝中心,建立全方位涉侨权益司法保护协作关系,依法保护侨胞合法权益。《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厦门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等出台,为侨胞回国定居、投资创业全面“护航”。
正是这种诚信作为、贴心服务,进一步吸引众多海外资金、技术、人才汇聚厦门。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厦门仍成为吸引外资的热土,一批批侨资“新老朋友”更是坚定选择厦门,以实际行动投下“信任票”。包括菲律宾顶峰集团、SM集团、马来西亚IOI置业集团、嘉里集团、香港裕景公司和大庆集团在内的一批港澳侨企在厦门得到了长足发展。
菲律宾顶峰控股公司是在菲律宾上市的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公司之一,曾多次入选福布斯亚洲 50 强公司榜单。目前,厦门顶峰旗下项目涵盖商贸综合体(厦门罗宾森广场)、高端住宅(顶峰·鹭江一号)、写字楼(顶峰·光辉)、服务式公寓(森活家),以及在建综合体项目顶峰中心(嘉丽广场二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厦门顶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强表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厦门始终坚持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十分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厦门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及法治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倾心助力企业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及企业来厦投资兴业。
郭伟强说:“厦门顶峰在厦经营发展期间,多次得到厦门市政府的悉心指导与全力支持。得益于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顶峰中心(嘉丽广场二期)开工建设以来,不断‘攻难点’‘通堵点’‘除痛点’,项目施工高效推进。”顶峰中心(嘉丽广场二期)建成后,两栋塔楼的高度将分别达到182米和143米,商场面积约6万平方米,将为鹭江道增添一处地标式建筑。
马来西亚IOI置业集团董事长李耀昇始终看好中国的发展机遇,并将厦门作为重要深耕投资地。
2012年,IOI置业集团斥资约60亿美元(约76亿8600万新元)进军中国市场,全资成立IOI(厦门)置业公司负责中国区项目开发建设。厦门主动作为,成立专班服务其在厦项目。目前,IOI棕榈城、IOI园博湾、IOI棕榈·国际社区三个项目已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项目涵盖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及高端住宅区等多种业态,丰富了城市功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IOI(厦门)置业高级总经理郑文良介绍:“我们看好厦门投资环境,IOI置业集团这些年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建设了厦门集美喜来登大酒店。这个项目在厦门政府部门的全力保障下,已于今年3月顺利开业。”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和重要港口城市,特别开放包容,营造了现代化、国际化、有活力的发展生态,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落户。城市政策环境稳定、透明,跟国际规矩接轨,让企业心里有底,知道未来怎么发展,感觉特别踏实。厦门营商环境在国内居领先水平,高效的政务服务、开放包容的市场氛围、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再加上不断优化的产业环境,这些因素叠加一起,给了企业发展强大的支撑。这也是我们继续深耕厦门的重要原因。”郑文良说。
厦门是东南亚最大综合地产开发商SM集团投资中国的第一站。SM福建区助理副总裁徐晓冬说:“自2001年正式“登鹭”以来,SM已深耕厦门20多年,厦门见证了SM的成长和蜕变,SM也伴随城市的发展承载了一代厦门人的记忆。”目前,SM在厦门的运营项目有SM厦门(含一期、二期、三期)及SM国内首个5A甲级写字楼——SM国际中心。其中,购物中心业务板块,2024年销售额达56.6亿元人民币(约10亿1100万新元),同比增长24.4%;2025年上半年客流日均16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5%;累计会员数130万,活跃会员量在全国700多家购物中心中排名第3。紧抓厦门发展机遇,接下来,SM还将有一系列新的动作,为厦门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总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SM厦门CHAO街、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的SM厦门海沧城市广场将精彩亮相;其在中国的首个国际品牌酒店——SM厦门voco酒店已进入内部精装阶段,SM国际中心的二期工程也在持续施工中。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徐晓冬副总裁说:“在SM看来,厦门是一座丰富商业机遇与浓郁文艺气息并存融合的滨海之都,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包含SM在内的众多公司总部落户于此。得益于厦门政府长期以来持续厚植营商环境沃土的多维度政策组合,企业经营成本有效降低,不断打开发展新局面。
香港大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厦门厦顺铝箔有限公司董事、总裁陈思敏就厦门营商环境表示:“厦门有全国首创的‘免申即享’‘跨境一锁’等惠企举措,有良好的人才政策和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以及得天独厚的码头港口等优越地理环境,是理想的创业之城。厦门也是我们祖辈父辈等众多闽籍乡亲生活工作的地方,我来到厦门工作,感受到无比的亲切感!”
“方便办事”转向“服务发展” 厦门营商环境全国位居前列
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自2015年起,厦门在全国率先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以新加坡、上海等先进城市为标杆,久久为功,持续构建起厦门营商环境的优势。
2025年3月,厦门市政府发布《厦门市聚焦经营主体关切着力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行动方案》,重磅推出营商环境8.0版,在工作理念上有了重大转变,全面推广‘免申即享’‘无感监测’等改革举措,创新建立企业‘窗外’事务协调服务机制,从以往侧重于提高办事效率转变为围绕企业所想所盼、服务企业发展。
从1.0版持续迭代升级到8.0,厦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营商环境难点、堵点,累计出台20批超千项任务清单,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了60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其中29项在中国复制推广。
例如,厦门创新打造的“两站一卡”举措——设立“移民事务服务站”“税路通·鹭税畅行”税收服务站及深化APEC商务旅行卡服务,便是精准服务外资企业的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外资企业服务的“速度”与“温度”,赋能企业“走出去”,充分展现厦门市为外资企业提供的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新生态。
连续三年,厦门在中国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18个指标全部进入全国标杆。2025年3月19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排名,厦门继续保持第一,实现营商环境连续六年蝉联全省第一。
【本文由厦门市提供】
